年产10万吨味精设计
一.文献综述 1.1味精的性质[1]
味精是谷氨酸的一种钠盐,为有鲜味的物质,学名叫谷氨酸钠,亦称味素。化学名α-氨基戊二酸一钠,是一种由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形成的盐,是一种无嗅无色的晶体,对光和热稳定,无吸湿性,在232℃时解体熔化。其中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而钠是一种金属元素。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
摩尔质量169.111gmol-1 ,白色或近白色结晶性粉末 , 熔点225 ℃,易溶于水,谷氨酸钠的水溶性很好,在100毫升水中可以溶解74克谷氨酸钠。微溶于乙醇。
1.2味精的作用与功能[2]
味精是一种增鲜味的调料,炒菜、做馅、拌凉菜、做汤等都可使用。一般用量为0.2%~0.5%。也可用作生化试剂。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
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另外,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还具有治疗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经衰弱、癫痫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味精虽能提鲜,但如使用方法不当,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会对人体有害。它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当味精摄入过多时,这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就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有人还会出现焦躁、心慌意乱;部分体质较敏感的人甚至会觉得骨头酸痛、肌肉无力。长期过量食用味精可能导致视网膜变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另外,过多的抑
- 1 -
制性神经递质还会抑制人体的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妨碍骨骼发育,对儿童的影响尤为显著。
1.3味精行业发展史[3]
1.3.1味精的发现
尽管味精广泛存在于日常食品中,但谷氨酸以及其它胺基酸对于增强食物鲜味的作用,在20世纪早期,才被人们科学地认识到 。1907 年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研究员池田菊苗发现了一种,昆布(海带)汤蒸发后留下的棕色晶体,即谷氨酸。这些晶体,尝起来有一种难以描述但很不错的味道。这种味道,池田在许多食物中都能找到踪迹,尤其是在海带中。池田教授将这种味道称为“鲜味”。继而,他为大规模生产谷氨酸晶体的方法申请了专利。
1.3.2世界味精的发展
第一阶段:1866年德国人H·Ritthasen(里德豪森)博士从面筋中分离到氨基酸 ,他们 称谷氨酸 ,根据 原料定名 2 东北电力大学生物工程课程设计为麸酸或谷氨酸(因为面筋是从小麦里提取出来的)。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菊苗 试验,从海带中分离到L—谷氨酸结晶体,这个结晶体和从蛋白质水解得到的L—谷氨酸是同样的物质,而且都是有鲜味的。
第二阶段:以面筋或大豆粕为原料通过用酸水解的方 法生产味精,在1965年以前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这个方法消耗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对设备要求高,需耐酸设备。
第三阶段:随着科学的进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味精生产发生了性的变化。1965年以后我国味精厂都自采用以粮食为原料(玉米淀粉 、大米、小麦 淀粉、甘薯淀粉)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钠,为市场上增加了一种安全又富有营养的调味品,用了它以后使菜肴更加鲜美可口。
1.3.3我国味精工业发展史
- 2 -
1925年,吴蕴初将自己的生产工艺公开,以做好向欧美行销的 准备。1926~1927年吴蕴初还将“佛手牌”味精的配方、生产技术等,向美、法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申请专利,并获批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中国的化学产品第一次在国外申请专利 。
1926年,佛手牌味精获得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金奖。1930年,1933年,吴蕴初的味精继续在世界博览会上连续获得奖项,佛手牌味精打入了欧洲等海外市场。日本“味之素”在 东南亚的市场也被中国产品取代。按照北洋的专利法,吴蕴初的味精专利可以享有5年的专利保护。1926年,吴蕴初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的专利,希望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此后,国内各地先后出现了 十几个味精品牌 ,国货味精市场极大繁荣,日本3东北电力大学生物工程课程设计的“味之素”除了在日本关东军占领的我国东北地区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
1926年佛手牌味精参加在西班牙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30年,“佛手”味精赴比利时列日产业科学世界博览会,又获大奖。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主题为“一个世界进步”。吴蕴初紧扣主题制作了“百年中国调味品也之进步”的宣传手册,以及红木的展示台。由于产品品质优异,加上宣传到位,“佛手”味精再获大奖。 之后,味之素公司成立,致力于味精的生产与产品在日本市场的销售。「味之素」意味着「味觉的元素」。1947年,味精登陆美国市场,命名为:Ac'cent flavor enhancer。
现代的味精商业化生产是通过淀粉,甜菜,甘蔗培养基发酵生产的。2001年,味精的销售量达到大约有15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4%。在欧美国家老一套的看法中,味精总是与中餐馆的食物联系到一起。而事实上,现在在美国销售的许多种普通食品中都能找到味精的踪迹: 大多数美国产罐装汤,如美国汤品生产商金宝汤公司的汤类产品(部分低钠产品除外) ,大多数美国产肉鸡肉牛产品,如史云生(部分低钠产品除外) ,大多数美国产薯条产品,其它的许多零食产品,众多的冷冻食物,快餐产品,如各种调味品。
二.味精生产工艺概述[4]
- 3 -
2.1味精的加工工艺发展
其实味精的历史不长,从发现至今还不到百年,和源远流长的油、盐、酱、
醋、酒等调味品相比,味精只能算是个蹒跚学步的幼儿。 味精早期生产是利用蛋白质水解法制取。将面粉制成含蛋白质较多的面筋,或用
豆饼加盐酸溶液加热,使蛋白质完全水解生成含谷氨酸的溶液,再浓缩使之结晶。
五十年代起人们采用糖和氮肥(硫铵、氨水、尿素等)为原料,利用细菌发酵法制谷氨酸。该法卫生又经济, 每百斤糖可制谷氦酸五十多斤,因而迅速推广成为目前生产味精的主要方法。
2.2味精生产全过程可划分为糖化、发酵、提取谷氨酸晶体、精制得谷氨酸钠晶体四个工艺阶段:
2.2.1调浆→糖化工艺
淀粉、水 → 调浆(加Na2CO3和淀粉酶)→ 喷射液化 → 保温灭菌 → 过滤 → 层流罐 → 贮罐 → 冷却 → 糖化
2.2.2发酵→提取谷氨酸晶体工艺
冷却 → 发酵罐发酵 → 冷却 → 等电点中和 → 谷氨酸晶体→ 加水溶解 → 二次中和 → 得谷氨酸钠溶液
2.2.3精制得谷氨酸钠晶体工艺
活性炭脱色 → 过滤 → 离子交换脱金属离子 → 浓缩 → 蒸发结晶 → 分离出湿味精 → 干燥 → 得晶体味精 → 筛选 → 分装
三.总物料衡算
年产10万吨(99%占80%,80%占20%),原料为24%葡萄糖液,产酸率为10.2g/dl,糖酸转化率54%,谷氨酸提取率93%,谷氨酸钠收率94%,发酵周期
- 4 -
40-44h。
3.1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
3.1.1生产能力
此次设计的味精精制车间工艺设计的生产能力为年产量10万吨,99%规格的味精占80%,即80000(t/d);80%的味精占20%,即20000(t/d)。 (1)折算为100%味精为:80000*99%+20000*80%=95200(t/d)
(2)全年生产日为320天,则日产商品味精:100000/320=312.5(t/d) (3)日产100%MSG的量:95200/320=297.5(t/d)
3.1.2总物料衡算
本设计以24%葡萄糖液为原料,以1000kg葡萄糖液为例计算。 (1)1000kg葡萄糖理论产100%MSG的含量:
1000*81.7%*1.272=1039.22(kg)
式中:81.7%——糖酸理论转化率; 1.272——精制理论收率。
(2)依照本设计的生产指标,1000kg24%葡萄糖液实际产100%MSG:
1000*93%*54%*94%*1.272*24%=144.11(kg)
式中:54%——发酵时糖酸转化率; 93%——谷氨酸提取率; 94%——谷氨酸钠收率。 (3)生产味精时葡萄糖单耗
1t100%MSG消耗葡萄糖量:1000/144.11=6.94(t)
24%葡萄糖液的密度为1.09kg/L,则实际消耗24%葡萄糖液体积:
6.94/1.09=6.37(m3)
3.1.3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工业原料及中间品计算 (1)葡萄糖液用量
- 5 -
297.5*6.49=20.65t/d)
100%葡萄糖量:297.5*6.94*24%=495.45(t/d) (2)发酵液量
495.45*54%=267.55(t/d)
折算为10.2g/dl的发酵液为:267.55/10.2%=2623.00(m3),2623.00*1.05=2754.15(t) (1.05为发酵液的相对密度) (3)提取谷氨酸的量
纯谷氨酸量:267.55*93%=248.82(t/d)
折算为90%的谷氨酸量为:248.82/90%=276.47(t/d)
(4)谷氨酸废母液量(采等点—离回收法,以排出之废母液含谷氨酸0.3g/dl 计算)
(267.55-248.82)/0.3% =6243.33(m3)
3.1.4总物料衡算结果表
表3-1 年产10万吨味精总物料衡算结果列汇总 原料项目 糖液(24%)t 谷氨酸(90%)t MSG(100%)t 0.3%谷氨酸废母液(m) 324%葡萄糖液原料 6.94 0.93 1.00 20.99 日投料量 20.65 276.47 297.5 6243.33 3.2连续灭菌和发酵工序的物料衡算
3.2.1发酵培养基
(1)1000kg 24%葡萄糖液,得到24%的糖化液15.08kg。发酵初始糖浓度16.4g/dl ,其数量为:
15.08*24%/16.4%=2773.28 (L)
16.4g/dl的糖相对密度为1.06,所以2773.28*1.06=2939.68 (kg) (2)发酵培养基的配料要求
按放罐发酵液的体积计算:2773.28*16.4%*54%/10.2%=2407.86(L)
- 6 -
玉米浆:2407.86*0.2%=4.82 (kg) 甘蔗糖蜜:2407.86*0.3%=7.22 (kg)
无机盐(P,Mg,K等):2407.86*0.2%=4.82(kg)
配料用水:向24%的糖液中加水量为(配料时培养基的含糖量不低于19%):15.08*24%/19%-15.08=498.71 (kg) (3)灭菌过程中加入蒸汽量及补水量
2939.68-15.08-498.71-4.82*2-7.22=529.03 (kg) (4)发酵零小时数量验算:
15.08+7.22+4.82*2+498.71+529.03=2939.68(kg) 其体积为:2939.68/1.06=2773.28(L) 与以上结果计算一致。
3.2.2接种量
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1%,则为: 2773.28*1%=27.73(L) 2773.28*1.06=29.38 (kg)
3.2.3发液氨的量
发酵过程加液氨数量,为发酵液体积的2.8%,则液氨的量为: 2773.28*2.8%=77.65 (kg)
液氨比重为0.62kg/L,则液氨的体积为:77.65/0.62=125.24 (L)
3.2.4消泡剂的量
加消泡剂量为发酵液的0.05%,则为:2773.28*0.05%=1.39 (kg) 消泡剂的相对密度为0.8,其体积为:1.39/0.8=1.73 (L)
3.2.5发酵过程从排风带走的水分
进风25℃ 相对湿度为70% ,水蒸汽分压18mmHg ,排风32℃,相对湿度为100%,水蒸汽分压 27mmHg。进罐空气的压力为1.5 大气压(表压),排风0.5
- 7 -
大气压(表压)。进出空气的湿含量差为:
27100%1870%0.622 X出-X进=0.622
1.576027100%2.57601870 =0.0149-0.0042=0.01 (kg水/kg干空气)
通风比: 1:0.2, 则带走水量:
2773.28*0.2*60*36*1.157*0.001*0.01=12.32 (kg) 式中:1.157——32℃时干空气密度(kg/m3) 过程分析:放残留及其他损失52kg
3.2.6发酵终止时的数量
2939.68+29.38+77.65+1.39-12.32- 52=2983.78(kg)
3.2.7年产10万吨商品味精厂得连续灭菌和发酵工序的物料衡算
表3-2 连续灭菌和发酵工序的物料衡算 进入系统 项目 1t24%葡萄糖液之匹配物料(kg) 15.08 t/d 项目 离开系统 1t24%葡萄糖液之匹配物料(kg) 2983.78 t/d 24%糖液 20.65 发酵液 3250.75 玉米浆 甘蔗糖蜜 4.82 7.22 5.25 7.87 空气带走水量 过程分析﹑放罐残留及其他损失 12.32 52 13.42 56.65 无机盐 配料水 灭菌过程进汽﹑水 接种量
4.82 498.71 529.03 5.25 543.33 576.36 29.38 32.01 - 8 -
液氨 消泡剂 累计 77.65 1.39 3047.1 84.60 1.51 3048.1 累计 3047.1 3048.1 3.3谷氨酸提取工序的物料衡算
3.3.1按1000 kg24%葡萄糖液计算
发酵液的体积为2773.28L,总质量为2983.78kg
3.3.2消耗硫酸质量
用98%硫酸来调节pH,用量为发酵液的3.6%(W/V),质量为:2773.28 *3.6%=99.84(kg)
98%硫酸的相对密度为1.84,故其体积为:99.84/1.84=54.26(L)
3.3.3谷氨酸的产量
(1)分离前,发酵液中100%谷氨酸量: 2773.28*10.2%(W/V)=282.87 (kg) (2)分离后谷氨酸量:
100%纯谷氨酸量: 282.87*93%=263.07(kg) 90%谷氨酸: 263.07/90%=292.30 (kg) 式中:93%——谷氨酸提取率
3.3.4母液含谷氨酸0.3g/dl ,则母液的体积为:
(282.87-263.07)/0.3%=6600(L),因其基本是水,故母液质量近似为6600kg
3.3.5谷氨酸分离洗水量
292.30*20%=58.46(L),顾分离洗水量为58.46kg
- 9 -
3.3.6母液回收过程中用水以及酸碱等数量
6600+292.30-2983.78-99.84-58.46=3750.22(kg),因其基本是水,故可看成
用水量为3750.22L
3.3.7物料衡算结果
根据以上计算,再乘以20.65(日投24%葡萄糖量)即得出每日之物料量,汇总列入表中
表3-3 谷氨酸提取工序物料衡算汇总表
进入系统 项目 发酵液 硫酸 分离用洗水 回收加水等 累计 1t24%葡萄糖液之匹配物料(kg) 2983.78 99.84 58.46 3750.22 62.3 t/d 6160.46 206.13 120.70 7742. 62.3 项目 90%谷氨酸 母液 累计 离开系统 1t24%葡萄糖液之匹配物料(kg) 292.30 6600 62.3 t/d 603.50 13626.69 62.3 3.4精制工序物料衡算
3.4.1提取出来谷氨酸的数量
100%谷氨酸:263.07 kg, 90%谷氨酸:292.30kg
3.4.2利用Na2CO3进行中和
所用量:292.30*36.6%=106.98 (kg)
3.4.3加活性炭量
- 10 -
292.30*0.3%=0.88(kg)
3.4.4中和液数量
263.07*1.272/40%=836.56(L) 836.56*1.16=970.41 (L)
式中:1.16——含40%(W/V)MSG溶液的相对密度(20℃)
3.4.5中和加水量
970.41-292.30-0.88-106.98=570.25 (kg)
3.4.6产100%谷氨酸钠量(精制收率为94%)
263.07*1.272*94%=314.55(kg)
3.4.7产母液量
母液平均含谷氨酸钠量25%(W/V),则 263.07*1.272*(1-0.94)/25%=80.31(L)
母液的相对密度为1.11,则其质量为:80.31*1.11=.14
3.4.8废湿活性炭数量(湿炭含水75%)
0.88/(1-0.75)=3.52(kg)
3.4.9MSG分离调水洗水量
314.55*5%=15.73(kg)
3.4.10中和脱色液在结晶蒸发过程中蒸发出的水量
970.41+15.73-314.55-.14-3.52=578.93(kg)
3.4.11物料衡算汇总
年产10万吨商品味精日投24%葡萄糖20.65吨,精制工序的物料衡算汇总
- 11 -
表3-4 精制工序物料衡算汇总表
进入系统 项目 1t24%葡萄糖液及匹配物料(kg) 292.30 106.98 0.88 570.25 15.73 986.14 t /d 项目 离开系统 1t24%葡萄糖液及匹配物料(kg) 314.55 .14 3.52 578.93 986.14 t /d 90%Glu Na2CO3 活性炭 中和加水 分离洗水 累计 603.50 220.88 1.82 1177.37 32.48 986.14 100%MSG 母液 废炭 蒸发水量 累计 9.44 180.04 7.28 1195.29 986.14 四.生产加工流程图(见图)
- 12 -
参考文献
[1] http://wenku.baidu.com/view/5220276b561252d380eb6ece.html [2] 梅淑君,李继泽,浅析味精行业的现状及前景[J],发酵通讯科技,1997,12(1):15-18。
[3] 高淑芹,味精的实用价值与生产加工[J],安徽农学通报,2004,10(2):78-79。 [4] http://wenku.baidu.com/view/19a57966783e0912a2162a8b.html
- 13 -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