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生)

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生)

来源:暴趣科技网
诗歌鉴赏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

一、考纲解读: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指出局限性等。

二、方法指津

1 、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

练习1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使,因上书言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

试分析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

2.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注意抒情、议论性文字,它往往是体.........................现作品主题,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性文字。

练习2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注释:①荆溪:水名,在江苏省宜兴县,因靠近荆南山而得名。②为甚人家:是什么样的人家。 ③老树支门:用枯树支撑门,化用陆游诗:“空房终夜无灯下,断木支门睡到明。” ④圈笆:圈起的篱笆。 ⑤样瓦:戏耍瓦块。 ⑥乌鼠当衙:乌鸦和老鼠坐了衙门。

这首曲子全篇有情有景,试分析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

练习3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愿望?表现出什么样的主张?

2

3、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 .................

练习4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①,魏绛②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④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化用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②汉代名将。③赵充国抗击匈奴,官至后将军,《汉书》称其为“六郡良家子”。④窦宪在燕然山大败匈奴,勒石纪功而还。

试分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三、评价的原则——辩证分析,实事求是。

(1)作者在诗中的观点,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作者的态度观点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防止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3

(2)我们常犯的错误是易犯“拔高”的毛病,即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古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评价常常不恰当,有失分寸。

1、不能拔高

练习5 双调·蟾宫曲 咏史 (元·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注释〕①“有酾(shī)酒临江”二句:此处指曹操临江饮酒,横握长矛吟诗,可谓一代英雄。酾酒:饮酒。槊(shuò):长矛。②紫盖黄旗:指一种云气,也叫紫云,形状如黄旗紫伞。按照古代迷信说法,黄旗紫盖状的云气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真龙天子。此处指东吴孙权建立了帝业。③赤壁东风:指东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④更惊起南阳卧龙:诸葛亮出山后辅助刘备建立统一大业。南阳卧龙:诸葛亮曾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人称卧龙先生。⑤八阵图:诸葛亮所作的阵形。⑥西蜀:三国之一,又称蜀汉,历史上把刘备建立的国家称为西蜀。⑦江东:指三国时孙权建立的吴国,地处江东,又称东吴。

此曲是否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宏图伟愿,为什么?

2、不能曲解

4

练习6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⑴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⑵消 :经受 ⑶落红:落花 ⑷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⑸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⑹脉脉:绵长深厚貌。⑺君:指善妒之人。⑻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⑼危楼:高楼上的栏杆。

此词的主题能否说是“怨女伤春”,为什么?

★情感常见考查方向:思乡愁,离别恨,文人抱负,志士悲叹,英雄壮怀,昔盛今衰,安贫乐道,纵情山水,醉心美景,自然赞歌,山村美景,丰收喜悦、和乐恬淡,思妇愁怨,失意苦,生活艰,亡国恨,破家愁,流离悲苦,旷达胸襟,豪放情怀,缠绵情思,悲怆心绪,激烈远志,向往仙佛,远离尘俗,

5

消极避世等。

四、真题训练。

1.(02上海春季)阅读下文,完成第(1)一(3)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词中说的“心事”指 (2分)。

(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2分)。

(3)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3分)

2、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6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中所描写的桃花溪景象表现出诗人对陶渊明“桃花源”的一种什么看法?

3、(09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7

4、(0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①前珠翠绕,蓬壶殿②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②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5、(09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8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6、(09全国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七万多人。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9

7、(09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8、阅读 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12福建)(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10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11

高考真题综合练

1、(15新课标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11分)。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西安)人,本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2

2、(15新课标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 ,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13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3、(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14

高考诗歌阅读:最易忽视的四个暗示

一、标题暗示:诗歌的标题不仅交代了事件,往往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情感,而我们的学生在揣摩语句时,往往无视标题的暗示,而就具体诗句片面分析领悟。

例1: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问:颈联颇有韵味,请揣摩表达的情感。(2分)

①、学生答案:自己被贬沉沦处境不佳,感到对不起亲人,诗中表达辛酸惭愧之情。

②、分析:得1分。作者是写了自己被贬沉沦而惭愧心酸之情,但因为有标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可见作者对表弟相见频的感激,自己有“喜”亦有愧。

③、参答:因为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诗人自己感激而喜;而因为处境不佳,诗人自己面对亲人频见而愧。

例2 征人怨 柳中庸

15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请赏析“万里黄河绕黑山”,“绕” 字的妙处。(3分)

①、学生答案:生动形象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此状征途之回转曲折。

②、分析:得2分。文章的标题是“征人怨”,而考生只分析出征途之回转曲折,显然忽视了题目的主题暗示。文章四句,不着一个怨字,但处处扣之。四句分别是:怨征调之频繁,怨战争之紧张,怨戍边无归期,怨征途无尽头。可见绕字不仅状景,还有言厌之情的作用。

③、参答:生动形象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此状征途之回转曲折。表达了征人对战争不止的渺茫与厌恨。

▲启示:标题的动词暗示了文章的事件,而形容词往往暗示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标题的暗示意义。 ............

二、背景暗示

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着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然而很多考生在分析诗人的形象或情感时,往往无视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注解,以致无法准确体味思想或情感。

例3: 柳 李商隐

16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①、学生答案:表达作者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

②、分析:得1分。文章是在表达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但仅点至此,还未分析到位,因为作者写柳树,实则写自己的心境,是托物言情的手法。注释有道: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可知,注释暗示了寂寥之源:抱负难全,命运坎坷。

③、参答: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伤感心情。

例4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765年正月,杜甫辞去严武幕府职务,生活失去依靠。五月,杜甫率家人离开成都,乘舟东下,途经渝州、忠州时,写下这首诗。

17

阅读下首诗,作者最后以沙鸥作喻,表达什么情感?(3分)

①、学生答案:表达摆脱官场世俗的羁绊后的自由的喜悦之情。

②、分析:得0分。这是无视其背景(生活失去依靠)与诗歌风格(沉郁)而想当然作出的答案。此句诗中前两句也就表达自己的不平与悲愤: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以苍茫的天地间的沙鸥比喻自己的漂泊,如何可见喜悦之情?

③、参答案: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那种凄凉寂寞之情。

▲启示:复习时,我们要有关注背景、关注注解的意识,要从注解与背景中体味命题者的提醒和暗.......................................示,如此才能深入体味诗歌的情与思。 .................

三、意象暗示

意象,是情感的承载。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的特定思想或情感。然而部分学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常忽视此暗示。

【例5】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8

①、学生答案:诗歌表达出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情感。

②、分析:得0分。菊:隐逸、高洁、脱俗。它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获以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其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其清高的气质。诗人此之咏菊,实为托物言志,暗示与寄寓自己的生命追求。

③、参答:表达诗人于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例6】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阅读思考:诗中首联“一雁声”起着什么作用?(2分)

①、学生答案:以雁声的单调勾画出苍茫凄冷的意境。

②、分析:得1分。因为这大雁是递书传情的使者,古人常是瞩目大雁而心生对远人的牵挂与思念。在这首怀人诗歌中,可见还有这特定意象引出思念的暗示作用。

③、参答:以雁声的单调勾画出苍茫凄冷的意境,引出自己对舍弟的思念。

19

▲启示:诗歌有特定的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意象,我们复习时,也就要有意归纳柳、月、竹、菊、松、........................................板桥、大雁等意象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 ..................

四、题目暗示

题目往往还有暗示性。如“此句情感丰富,请揣摩之”,也就暗示此中蕴含的情感肯定不止一种。可我们的学生往往无视暗示而简单揣测。

【例7】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诗歌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3分)

①、学生答案: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

②、分析:得1分。题目提问“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而这答案就没有回答最后景结所起的作用,因为以景衬情,不是诗句最后才有的。诗中写战士“边愁”“听不尽”,诗人在结尾处轻轻宕开一笔,推出一幅“月照长城”的画面。此不仅为衬情,更是引发读者想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读者也许会生发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还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于是,诗歌也就有了绵长的韵味。

③、参答: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为读者留置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是韵味绵

20

长。

【例8】阅读杜甫《旅夜书怀》(诗歌见例4)

联系全诗,思考:作者在颔联描写星月之状景,目的何在?(3分)

①、学生答案: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

②、分析:得1分。题目暗示,要“联系全诗”,此学生答案只是浅层分析句中局部的状景的功能,没有联系全诗,体悟景语潜隐的情语,也没有分析此诗句与上下文的关系。诗歌是通过对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也就要思考此颔联的星月之状景是如何为表达主题服务。

③、参答:(1)景中见情,反衬诗人的孤独;(2)诗人将此无垠的星空平野之景,与“细草”“孤舟”“沙鸥”之景,形成强烈对比,烘托一个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衬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启示:复习时,我们要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暗示。比如我们根据命题者的“联系(或结合)全文”的暗示,可以意识归纳出开头语句、中间语句与结尾语句的在全文中的几种作用,如此就不至留滞于句子意义的局部理解,而能观照全文,领悟句子的意义与在全文中的作用。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