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来源:暴趣科技网
《回忆我的母亲》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的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因此,多注重课前预习指导,课堂引导得当,他们就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二、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回忆录的语体特征。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3、学习朱德母亲的传统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2.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四、教学方法

情境渲染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上教师深情的语言创设情境,营造与课文内容想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合作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语言特点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大胆质疑,以感悟作品包蕴的人文内涵。

诵读教学法: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五、教学过程及要点

教学过程: 一、小组展示 1、作者: 2、朱德的故事: 3、写作背景: 4、文体:回忆录 5、朱母钟太夫人简介

二、激情导入: 三、学习目标: 四、预习检测:

五、整体感知,初识母亲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形象,用“母亲是__________的人,从 可以看出”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

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

六、再读课文,走近母亲

文章没有用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的。同学们再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完成图表。学生代表发言。

1 / 2

时 间 作者小时候(2-7) 母亲经历的事情 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的人 表现母亲的美德 3、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4、这位伟大母亲逝世后,当时延安各界为她举行公祭。

15-1900前后(8) 1905年(9)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党挽联:八路公助,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同志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摆脱贫穷和压迫的愿望

八、总结文章中心

1908年(10) 1919年(10-11) 1924-1927年(12) 1937年(12)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支撑一家人的生活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继续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九、拓展延伸:

与母爱有关的故事。

1944年(13)

十、作业:

、写写母爱,述说衷肠

③学生代表发言,学生相互质疑,解疑,互相评价。 ④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⑤小结: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七、赏读课文,感悟升华

1、提问: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 2、教师肯定同学们的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1.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呢?请写下你感受至深的一个片段。

2.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请就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写成一篇读书随感。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教师寄语:同学们,善待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当我们的母亲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都请倍加善待自己的母亲,因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他永远是属于你的唯一的——母亲!谨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