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专题
苏锡常镇5月调研
八、写作(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 “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
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
江苏省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3调试卷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节奏,无处不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其节奏。节奏体现理念,节奏反映时代,节奏蕴含规律。
南京三模
八、作文(70 分)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发现风景,欣赏风景,关乎阅历, 关乎眼界,关乎胸襟。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发现风景,欣赏风景,关乎阅历, 关乎眼界,关乎胸襟。 【解析】 一.材料解读
材料共由两句话组成。“险峰”代表充满危险和荆棘的奇异之地;“寻常巷陌”代表亲切可感的日常。第一句话陈述了关于“风景”的两种态度:欣赏远方的、奇异的、布满荆棘的美景;欣赏身边的、平常的、唾手可得的美景。第二句话阐释了产生这两种不同的欣赏态度的原因,分别是阅历、眼界和胸襟。考生写作时,要有明确的态度,是赞成第一种态度, 还是赞成第二种态度,进而可从阅历、眼界、胸襟等方面去分析原因和结果。
二.立意
(一)无限风光在险峰。
出自《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无限风光在险峻的山峰之上,蕴含很深的哲理:越不为人所知的地方才是最美丽的所在。要想看到无限美好的风光,必须登上最险要的高峰,而登上最险要的高峰,需要拿出非常人的勇气和毅力。年轻人基于自身的阅历、眼界、胸襟,更爱追求无限分光的“险峰”。
盐城三模
江苏省2019年高考压轴卷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情,是人与人的情面与交情。人情可贵,人情也可能是负担;有人说人情冷漠,但人情也自有温暖在……人情,蕴含人生百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1.评分参照2018年江苏高考评分细则。
这是一则名医类材料作文题,是关于“人情”的哲学思考。材料第一句话“人情,是人与人的情面与交情”提示了人情可以考虑的范围。第二、三句话是对人情的辩证分析,后面省路号则提示考生:还应做多方面的和深层次的思考。最后一句话“人情,蕴含人生百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强调了人情的意义。 立意评判:
1.与相关的七情六欲都可以作为写作材料,而不应仅限于人与人的交情。谈法不容情的“人情”和因入情交往而妨得司法公正的人情,或者谈建筑设计要有人情味都符食题意。
2.如果写作仅仅只是呈现人情冷暖现象,并以此简单图解材料的观点而不进行深入分析,原则上不高于48分。
3.分析论证的时候如果能够就入情冷暖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说理有层次,原则上不低于50分。
4.记叙文须紧扣“人情”着笔,如果构思平庸,语言平淡,原则上不高于48分。 参考范文:
1.人人皆处华容道
坐下嘶风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华容道上,关公凛凛生威,只一举,便可斩曹贼于马下。可他却是不忍曹操苦苦哀求。难忘当日礼遇之恩,竟侧身放其一条生路。(引用历史,通过描述性语言引出论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可读性,使说理通俗有力)徒留一众读者高呼:此真为人情所困矣!(紧扣材料)
从读者之叹中,我们亦可知晓,人情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已渐渐被烙上了贬义的印记。(阐明人们目前对待人情的态度并以此展开论述)官召在宁府书房中,见“人情练达即文章”而不悦,也正因如此。然而,将“人情”拆分,即为人与情,人有千万种,情亦千万变,怎可一概而论?(以人情二字为中心,进行剖析,增强说服力。)
我们所贬斥之人情,往往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邯郸记》中,卢生为宇文融所陷害,将及死刑。高力士为其惋惜落泪,叹其人终而不得善终,虽在流放后抚恤其妻小。此看似有情,实乃无情。高力士所念的是卢生善于经营,讨好奉承,关心其妻小也是为卢生东山再起而留后手。此种人情,正揭示了朝堂之,你理当恨之、斥之、绝之。(先以人们不喜人情展开论述,再以史实说明原因,最后论证人们要痛绝这种人情,说理清晰,富有逻辑性)
而正是有了这沾满铜锈味的人情的衬托,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交往,才显得尤为可贵。(由反到正,点出了人情的另一面)
人情,亦可谓真情。魏稼孙与赵之谦同在浙江时曾戏言:“知君家住大坊口,十过君门九回首。”亦多烦㧑叔治而作画,之谦不堪其忧,对孙渔生抱怨道:“稼孙多事”付作一笑,两人笃厚之交情就在这一怨一笑之中了。情谊深重,故而敢怨,然而是友人间小小嗔怪,无碍情面,故而又笑,二三志同道合之友,于孤苦的生活泥沼之中相互扶持、劝慰,约定照拂身后之人,此人此情,不也可惜之、存之吗?(先反后正,阐明了人情的可贵,补充论证了人情的美好)
人情之中既有分别,为不免有人分辨之时束手无策。其实大可不必惶惑,人人都处在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华容道之上,买不买这情面,放不放那曹贼,决定权任在自己手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会求饶的巧言所迷惑,保持定力,坚守自己的底线。我们亦不如云长般处于兵家决胜之际。故不妨也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考察人情之下是否包含二心,再徐徐图之。如此,是放是杀,自然分明。(呼应开头,论证了如何对待和处理人情问题,使结构完整,思维严密。)
于是不妨学那汉寿亭侯,岿然立于道上。捉贼,自为千古快事;放操,亦可为万世美谈。
2.不近人情
人情,根植于中国广袤的乡村土壤中。
那是李耳笔下“鸡犬相闻”的熟人社会。方圆不过数里,世代扎根于乡土中,比邻而居。 “乡土社会中的信用,与其说是契约的约束,不如说是频繁的人情往来带来的可靠性。”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人情而非契约才是乡土社会中的交易保障。而面对熟人,人情足矣。(引用《乡土中国》中的内容论证人情是乡土社会的特征,本质)
时过境迁,昔日的金色麦垄早已长成钢筋水泥的灰色从林。乡村土壤的气息却仍氤氲在都市的一隅,保留着它原初的模样:“礼多人不怪”“人情常往来”,逢年过节,婚丧葬娶,人情宛如幽灵徘徊在新时代的华夏神州。
“可以说,法治的淡薄与人情的泛滥制约着中国前行。”(进一步给出论点,说明人情对当代中国的负面意义)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一语道破现代外表下的乡土本质。现代社会的运作方式本是陌生人间的协作交换,以契约和法律为准绳,而一旦习惯性地回归“人情”模式,现代社会的合作基础将荡然无存,毋论再次推进生产发展了。(说明人情的危害)
然而,古老巨人的历史惯性已让人情成为了阻碍中国社会转型的元凶。重庆公交坠江案仍历历在目,那个声称要自己下车而不顾全车安危的身影不就是人情社会的缩影吗?人情社会以“自我”为中心,不同于西方社会依据法律界定群己界限的团体中的“个人”,“自我”没有公共空间与社会权益的概念,有的只是人情编织成的熟人网络与一己之“私”。模糊的群己关系让法理让位于人情,让位于历史的负担。(解释人情的内涵与社会的联系)
不近人情,不仅是奔向未来的炎黄子孙所应完成的蜕变,更是这个古老文明抛却过往沉珂,屹立于世的必然要求。当狄摩希尼于雅典大会上高呼“公民权利”,东方的人们仍于桃花源中往来人情;当泛舟于瓦尔登湖上的沉思者写下“民的不服从”,华夏睡狮仍在人情编织的梦境中沉酣未醒......(举例论证不近人情对于当代中国的必然性)但这不是这个古老文明的应有结局。当它立志从列强的炮火中挣扎地站起,当它将奥运的火炬传遍神州的大地,它用行动向世人证明它的潜力,一如千年前那样。
而人情的枷锁终将被挣脱,经由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呼吁我们不近人情点题、收束全文)
淮阴中学考前热身试卷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要勇于赴义,敢于求真。——威尔逊
不真实的思想必然地,不由自主地要伪造不真实的事实,因此也就会产生歪曲和撒谎 ——马克思
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 ——德国戏剧家 莱辛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发生过有关“真”的故事,有着关于“真”的情感和认识。
江苏2019年5月高考等值预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