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20 古代诗五首 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古诗文理解 (共12题;共56分)
1. (2分) 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 . 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 . 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 . 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2. (2分) 对《己亥杂诗》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 . 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 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 . 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 离愁中解脱出来。 D . 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3. (2分) 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浩荡离愁白日料,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 . 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第 1 页 共 12 页
B . 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 . “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 . 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4. (2分) 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 . 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 . 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 . 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5. (11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标题中的“岳”即为号称五岳之首的________;“岱宗”是对________的尊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造化”之意是________,“钟”的意思是________“阴阳”的意思是________。
(2)
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3)
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6. (2分) 《己亥杂诗》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________和________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7. (3分) 请你为下面带下划线的字注音。
清寥________ 悲天悯人________ 簧管________ 布衾________
第 2 页 共 12 页
曙光________ 缪司________ 亵渎________ 憔悴________ 8. (2分) 《柳叶儿》选词填空。
①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紧急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杆子中取得的”,________ (A. 是;B. 即;C.既)以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
②在我国夏、商、周三代,并没有。那时候,“诽谤”二宇,原是个褒义词,意指民众对于国家政事的自由议论。百姓诽谤天子,即对政事提出批评,是一种合法的________ (A权益;B权力;C权利),周厉王把诽谤自己的人杀掉,最后被民众赶到国外去了。
③由于加拿大及中国之间没有引渡协议,处理赖昌星一案只能从外交及加拿大的移民制度两个途径。赖昌星目前正在加移民制度下设法谋求胜诉,________ (A因此;B因为;C因而)该制度最终会决定嫌犯会否被遣返回国。
④据统计,近年来,________ (A通过;B经过;C由于)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江苏公务员累计人数共2191人,江苏省各级行政机关共辞退公务员600多人,公务员辞职900多人。
9. (5分) 文学常识填空。
(1)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等。
(2) 《昆明的雨》中的诗句“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分别出自________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________》。
10. (5分) 古诗词名句填写。
① , 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②自经丧乱少睡眠,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杜牧在《赤壁》中揭示英雄与机遇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④“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出了落花飘零却昂扬向上的精神,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 ”在意境上更胜一筹。
⑤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现出对于不幸的离人同情的句子是: , 。
第 3 页 共 12 页
⑥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清人赵翼却在《论诗》中另辟蹊径,用“ , ”道出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创作真谛。
⑦醇香浓烈,文坛酒味千年不淡,浪漫潇洒的李白曾“举杯邀明月”;报国心切的辛弃疾曾醉梦军营,遭贬却仍
旷
达
的
欧
阳
修
曾
坦
言
“
醉
翁
”
的
情
趣
“ , ”。
⑧“树欲静而风不止, 。”我们一定要在亲人们健在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报答、关心、孝顺他们,不要等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才去后悔。那样,一切都晚了。
11. (10分)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练习。
(1) “左牵黄,右擎苍”中的“黄”“苍”指代________和________。 (2)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含义是________ (3) 这首词用了几个典故?作者用这些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4) 贯穿全词的是“________”这个字。整首词是如何围绕这个字展开的?________ 12. (10分) (2017七下·长安期中)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衣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产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第 4 页 共 12 页
文段二: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这确是先前所没有料想到的。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样一个感想…… (节选自《狗·猫·鼠》)
文段三: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
三个文段都选自________,该书是________写的一部回忆性________集。 (2)
文段一“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句话,其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这三个选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联系原著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
二、 诗歌鉴赏 (共4题;共43分)
13. (10分) 阅读下面的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第 5 页 共 12 页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次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泰山是“五岳之首”,被尊称为_______。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险峻奇绝。 B . “决眦入归鸟”表明薄暮时分诗人细望泰山所见之景。 C . 前三联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极写泰山的高峻神秀景象。 D . 尾联表达诗人意欲登上泰山之巅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14. (6分) 试品析《天净沙·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妙在何处? 15. (6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小令中“枯藤”“昏鸦”“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 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 “小桥”“流水” “人家”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的作者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作者的疲惫、困乏。
D .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第 6 页 共 12 页
16. (21分) (2019九上·绍兴月考)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①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注】①殷:震动。
(1) 试对本诗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简要分析。(提示:请先分别概述前两句和后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再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 诗人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本诗蕴含着怎样的理趣,请作简要分析。
三、 古诗文默写 (共2题;共17分)
17. (5分) 默写。
(1) 岱宗夫如何?________ 。(《望岳》)
(2) ________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3) ________ ,匹马戍梁州。(《诉衷情》) (4) 爱上层楼,________ 。(《书博山道中壁》) (5) 浮光跃金,________ 。(《岳阳楼记》) (6) ________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18. (12分)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________ ,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________ ,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③________ ,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 ④将军百战死________ 。(《木兰诗》)
第 7 页 共 12 页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⑥轻轻的我走了,________ ;我轻轻的招手,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第 8 页 共 12 页
参
一、 古诗文理解 (共12题;共56分)
1-1、
2-1、
3-1、
4-1、
5-1、
5-2、
5-3、
6-1、
第 9 页 共 12 页
7-1、
8-1、
9-1、9-2、 第 10 页 共 12 页
10-1、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二、 诗歌鉴赏 (共4题;共43分)
13-1、
13-2、
第 11 页 共 12 页
14-1、
15-1、
15-2、
16-1、
16-2、
三、 古诗文默写 (共2题;共17分)
17-1、
18-1、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