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九一八事变”中队活动课教案
三(5)中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能力。(2)培养学生把握对蒋介石“不抵抗”反动本质的能力。(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使学生们懂得: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各阶层的愤怒,抗日救国成了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爱国行动,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上课先播放一段《在松花江上》音乐,然后简单介绍此歌来历,转入正课)
(板书课标题)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师:(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分析事变原因。)
生:(看材料思考、回答)
师:请大家看了这段话后回答:“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的?中国又是如何应对的?
2.概况
生:(看书讨论回答)
师:(播放“九一八”事变中日军炮轰北大营和攻占沈阳后平民的录像片段,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不抵抗密电,然后,电脑演示东北三省沦陷的过程及有关财产、军事装备、国土面积、人口数字的损失。随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后“阅读与思考”提供的四条史料)请大家讨论:为什么当日本大规模武装侵占东三省的时候,蒋介石不顾民族的安危,采取不抵抗呢?从上面四条史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相互讨论,回答)
师:(总结)正是由于蒋介石奉行亲帝反人民的,才决定了蒋介石对日本大举侵华实行“不抵抗”。在他看来,一切抵抗都是徒劳的,中日力量对比的差距,中国的落后决定了抵抗必败。而且更危险的是,一抗日,必然要发动人民,联合党,使其力量壮大,不仅不能完成“剿共大业”甚至有可能让党夺取天下。所以他认为:丢掉东北而能换来十八省的完整,是划得来的。他还有一张王牌可以利用,这就是:利用英、美
与日本之间的矛盾,让英美压迫日本归还东北。于是,他派代表去国联告状。请大家考虑,在当时世界形势下,国联能否为中国撑腰?它的态度怎样?日本能否接受国联的建议?
生:(阅读教材小字,回答)
师:既然日本不接受国联的建议,又不从东北撤兵,那它用什么办法来掩盖侵略中国的事实呢?
生:(讨论回答)
3.伪满洲国的成立
师:日本于1932年初,通过策划成立“伪满洲国”,掩盖了其侵略中国东北的事实,最终完成了“东方会议”所制定的侵略方针。从此,东北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东北义勇军的抗战
师:首先起来抗日的,是失去家园的东北同胞。“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不愿撤退的东北军,纷纷自发地组织抗日义勇军,同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义勇军的名称很多,(请大家看课本小字内容介绍)也没有统一的组织和领导,他们英勇战斗,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涌现了马占山这样的英雄人物。
2.东北抗日联军
师:在东北义勇军相继被日伪军个个击破的时候,却有一支坚强的抗日武装由小变大逐步成长,这就是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一下领导的抗联武装的发展情况,作战范围和主要领导人)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国民不抵抗,丧权辱国,也引起了民主人士和内部爱国力量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举起抗日反蒋大旗,也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请大家看课本)1932年底,以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为首的民主人士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3.爱国民主人士和内爱国力量抗日
(1)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
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要求国民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的权利。该组织对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反动派又是如何对待这一组织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内容后,回答)
生:(回答)
(2)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师:从刚才我们所读小字内容可以知道,1933年1月,日本侵略者又开始了新的对华侵略。(分析日军侵略意图;夺取山海关和长城各口,为入侵华北扫清障碍)
在此情况下,爱国将领冯玉祥同其老部下、党吉鸿昌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寇血战五昼夜,收复了多伦,将日伪军赶出了察哈尔省。这一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但蒋介石却污蔑同盟军“妨碍统一政令”,其实就是破坏了他的“攘
外必先安内”的反动,遂派兵勾结日伪军夹击同盟军,结果同盟军弹尽援绝、宣告失败。冯玉祥离开张家口,吉鸿昌避入天津租界,后被逮捕杀害。
三,总结
课件出示:铭记历史 努力自强
让学生讨论为了避免类似九一八事变的其他事件再发,我们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