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程小春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我常发现学生习作普遍存 在一些问题:或是无话可说,或是假腔假调,或是缺 乏想象力、创造力。不少的学生习作中存在着假情 节、假情感的现象。现在的资料多,什么主题的素材 生1:肯定自己要,500万呐!反正对方又不知道。 生2:500万不要才傻呐!有了这么多的钱可以做 很多事,全家的生活境遇都会改变。 生3:先自己要,合适的机会再给一部分给对方, 都帮你分类好了,写作文时只要到素材库里找个事 例作为论据,一个不够就两个,开头提出论点,结尾 总结点题,一篇文章也就写好了。大家千篇一律,我 戏称为“现代八股文”。习惯成自然,写作文时从没想 到在内心深处去寻找写作素材,只知道拿作文素材 里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我常笑谈:“你们是 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文,是为了考试而写作文,写出 来的作文不关自己的事而是专门给别人看的。”试 问,这样能写出好文章吗?这样的文章写出来有人愿 意看吗?别人不想看可以不看,老师就可怜了,不想 看也得看,不仅要看还要仔细写评语。 于是,在评讲作文时就语重心长、千呼万唤地一 再强调要写真实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如何引导学 生表达真情实感就成为了我习作课的重点。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 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 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 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 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 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 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 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 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 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 这是201 1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一拿到作文 题,下面就嘘声一片。有说这个人傻的,有说肯定是 假的。我就抓住机会触发他们讲真实的想法。 师: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 在你手里,你怎么做? 对方还会感恩戴德的。 师:那你们的作文怎么写? 生1:肯定不能这样写实话,应该写做个讲信用 的人,或写诚信之类的。 生2:写实话肯定得零分。应该写诚信之类的美 德,鼓励人们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生3:应该写良心之类的话题。 师:你们心里想的是一套,写出来的又是另外一 套。道理只是讲给别人听的? (一片笑声,大家似乎都心照不宣) 师:自己都不相信,还在那里喊口号,讲大道理, 别人就会信吗?别人也不信,那你这篇文章写出来有 什么用呢? 生:不是为了考试嘛,不是为了得分嘛。 师:是的,这样的作文能得个基准分。可是,你们 想想大家都得个差不多的分,也就等于没有得分。而 高考是淘汰制,你不脱颖而出就不能淘汰别人只会 被别人淘汰。你要想脱颖而出,就要与众不同;要与 众不同就要写出自己的东西,就不能人云亦云。 (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欲言又止) 师: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写真话违背了主流思 想,写假话又生硬,怎么办?这种情况下,老师教你们 一招,另辟蹊径。真实地说出自己的选择,而这种选 择是绝大部分人的选择,从而分析出现在的社会已 失去诚信的氛围,正是因为失去才要找回。从这样的 角度写,即合主流思想又写了真实的想法。 (有人露出会意的笑容,有人若有所思地点头) 至此,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任务基本完成。 最后还不忘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总结:“要写出诚实的 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教师在习作 讲评时,同样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 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写自 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