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文学类文本阅读解读

2015文学类文本阅读解读

来源:暴趣科技网


2015文学类文本阅读解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是指小说、散文的阅读。根据平时测试的情况来看,大家对这道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得分偏低。在二轮复习备考中,如何提高这类题的复习效率,如何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并最终提高语文成绩?我认为必须从解决三个问题入手,才能真正占领文学类文本阅读这块高地,这三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考什么,如何读,怎么答。

一、考什么

(一)研读考纲:解决“考什么”的问题

考生应当有明确的考点意识,因为高考是一种规律性、规范性都很强的考试,考生必须清楚“考什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要想准确把握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点,必须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从近几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的考查要求一直保持稳定,没有什么显著变化。考纲对选考部分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并明确规定分为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能力等级考查。

从上述解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小说、散文阅读的要求是完全基于文章体裁、结构、大意和主题的把握和理解。概括地说,一篇文本的考查对象只有四个:词、句、段、篇。如果考查词句和段落,只能从两个方面命题:含义,作用。如果从整篇的角度考查,也不外乎是:写作技巧,思想感情,如何评价。对于考点,我们还可以通过日常训练加强体会。总之,通过研读考纲,明确考点,我们就可以准确把握备考的方向,使备考事半功倍。

1

(二)研究试题:解决“考什么”的问题

201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

2013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命制既中规中矩,又守正出新。十八篇文学作品中,十一篇散文阅读,七篇小说阅读。题材涉及童年生活记忆、民族风情展示、人性人情探究、人文历史抒怀、时代进步印记等多种题材。其中江苏卷《何容何许人也》、江西卷《平常的沈从文》、湖北卷《罗曼.罗兰》、湖南卷《未婚妻》是有所寓寄叙事写人散文;上海卷《冬阳.童年 .骆驼队伍》、浙江卷《牛铃叮当》通过回顾童年生活场景,表现对淳朴而富有诗意生活的眷恋;全国新课标卷II《峡谷》、天津卷《胡杨人家》、四川卷《负重的河流》都展示了不同状态下的民族风情,歌咏饱含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全国新课标卷I《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辽宁卷《圣诞夜的歌声》、山东卷《活着》将写作视角放在社会底层普通劳动者艰难生活处境上,展示生活本真的另一面;北京卷《浙江的感性》、安徽卷《樱桃》则以文学的眼光敏锐地捕捉时代发展留下的种种印记,讴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2014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

2014年全国十八套高考试题,十套散文,八套小说。十套散文中有八套所选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两套(安徽、上海)选择了外国作家的优秀作品。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抒情性、哲理性,更加凸现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2011~2014年高考湖北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

纵观近五年湖北卷,其对文学类文本的考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2

从选材看,湖北卷现代文大阅读除2007年《日月行色》选材为小说外,2004年至2013年选材均为散文。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选文为徐志摩的《罗曼·罗兰》,兼有文学类文本(写人、记事散文)和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的双重特点,拓展了文本考查的类型。而2014年湖北卷现代文大阅读考查了墨中白的小说《六指猴》。

从题型看,自2012年开始,湖北卷改为一道5选2的客观题,再加三道主观题,还有一个显著变化是,增加了一道8分的探究题,这体现出湖北卷命题逐渐向新课标靠拢的大思路,2014年仍延续这样的题型特点和命题思路。

从分值看,2004年至2011年,本题的总分值一直是18分,自2012年开始增加到20分,2014年仍维持这一分值。

二、如何读

压缩文本:解决“如何读”的问题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在考场上,当学生面对一篇文本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文章。这一关过不去,万千的答题技巧都无用武之地。

任何文本的阅读其实都只有三个问题:写什么?如何写?为何写?“写什么”是内容,“如何写”是技巧,“为何写”是情感。“写什么”“如何写”是表,“为何写”是里。这几个问题难度最大的“为何写”。作者写一篇总要告诉读者一点什么,如果学生不领会作者的这“一点什么”,答起题来就会南辕北辙。以2010年全国卷Ⅰ为例,试卷选用的阅读文本是作家萧萧的散文《灯火》。考生可由题目“灯火”切入,由此读下去,从以下角度提出问题:“灯火”有什么特点?作者由此想到了什么?作者究竟要告诉我们什

3

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点的?……最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用ⅹⅹ方法写了ⅹⅹ,表达了ⅹⅹ感情。”这其实是压缩文本的功夫。它要求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思路,把握主旨,拿笔做题时,成竹早已了然胸中。

三、怎么答

规范答题:解决“怎么答”的问题

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往往是高三学生的训练重点。我们必须努力提高答题的技术含量。

真题答案的探讨

(一)、下面是201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第19题的题目及五个考生的答案,探讨五个考生的答案的优劣及原因。

19.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2013年湖北卷)

(1)要不抱偏见地认识并接纳一个人的优点,罗曼·罗兰并没有因为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德国人而憎恨他们,相反,他沉浸于他们艺术之中。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可能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我们要公正地看到他们的长处并接纳他们。

(2)在我们成功的路途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心中的英雄作为成长的目标,但我们不能盲目地崇拜、学习英雄,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学习,这样才能成功。”

4

(3)“受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影响,罗兰对音乐有了认识;他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瓦格纳等英雄人物,更重要的是托尔斯泰对他的影响。正是这些英雄的影响才成就了罗兰的一切,所以说,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

(4)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榜样的激励,一个人从小便要找到自己的“英雄”。罗曼·罗兰从小就在莫扎特、贝多芬的影响下成长,帮助他调节和舒缓了心中的情绪。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会选择,选择真正对自己人生具有指导意义的榜样,并学习他的长处。罗曼·罗兰学习了托尔斯泰对下一代的关怀,也更加照顾青年人,关注他们的成长。我的理想是成为,任长霞就是我的榜样。因此我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见义勇为挺身而出。

(5)一个“真正好”的偶像是我们人生的名师。我们要善于学习偶像的优点并发扬光大。自己要有顽强学习的毅力。罗兰的成功离不开贝多芬等人的帮助,而托尔斯泰更是让他走上一条“关注人类”的大爱之路,罗兰并将此传递下去。现代社会中追星一族人数剧增,但大多是以娱乐明星为偶像,但是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为人类做出真正贡献、传递人生正能量的人,我们要善于学习偶像的长处,并非只关注一副外表。

(答案(1)探究脱离文本,答案与文本内容不符。很多考生的探究脱离题干要求,探究的内容与“成功离不开英雄”的核心观点毫无联系。答案(2).(3)忽视题干中的“结合原文”和“联系现实”的要求,有的只简单列出启示要点而没有探究分析;有的列出要点后,分析时只联系现实而不结合文本相关内容,或只结合文本内容而不联系现实。)

(二)、我们能归纳哪些探究技巧?

(1)紧扣文本,寻找依据。在紧扣文本,寻找依据过程中可以运用“神聚形散”法。所谓“神聚”,就是紧扣住题干要求的几个关键词来思考。所谓“形散”,要求我们抓住文

5

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含有作者感情倾向的语句、暗示社会环境的语句、与题干关系密切的句子,从而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接下来依据题目的要求,选好角度,精准定位相关的信息。例如2013湖北卷第19题,“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要求探究的核心是英雄与一个人取得成功之间有哪些关系。文章具体描述了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瓦格纳、托尔斯泰等“英雄”在罗兰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的不同影响。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

(2)顺藤摸瓜,由表及里。含蓄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普遍特性,为了表达某种思想,作者往往借助一些材料。解答探究题要求我们能够透过材料的表层,把握作者的意图。这些材料就是解开作者意图的钥匙。我们要善于顺着材料的“藤”摸出作者思想意图之“瓜”。例如,看到2013年湖北卷的19题题干要求“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就罗兰与“英雄”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些“英雄”各有所长,能从不同的层面带给罗兰影响,伴随着罗兰的成长,罗兰对“英雄”的选择也在发生变化,可见,转益多师对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其次,这些“英雄”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但他们又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都是所在时代的佼佼者,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一个目标远大的人要不断向那些历史和现实中最优秀的人看齐。

(3)尊重事理,辩证探究 。这要求我们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地探究,坚持对立统一地探究,坚持用适度原则探究等。例如,从内因与外因相结合来看,罗兰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引导,更在于自已的坚持,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常种种精神的苦痛后,这世界才逐步认识与接受他的天才,信念坚定、孤独远怀、坚持不懈,这是罗兰最终获得成功的

6

根本原因。

(4)深入慎出,融入自我。所谓“深入慎出”,就是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结合文本的观点、依据等可以进行适当的个人解读。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见解必须要有时代性,符合民族心理,具有人文精神。所谓“融入自我”,就是运用阅读文本所得和自己平时的知识储备,冷静而准确地找到与文本相近或是相反的例子进行论证便可以了。例如,2013年湖北卷的19题满分答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榜样的激励,一个人从小便要找到自己的“英雄”。罗曼·罗兰从小就在莫扎特、贝多芬的影响下成长,帮助他调节和舒缓了心中的情绪。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会选择,选择真正对自己人生具有指导意义的榜样,并学习他的长处。罗曼·罗兰学习了托尔斯泰对下一代的关怀,也更加照顾青年人,关注他们的成长。我的理想是成为,任长霞就是我的榜样。因此我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见义勇为挺身而出。”

综上所述,高考探究题是新课程理念下应运而生的题目,是引导我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导向性题型。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阅读不再是“无我无思”的阅读,不再是仅仅按照命题人的解读去选择或者再表述的阅读,而是要“有我有思”,必须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必须有思维创新的成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改变我们平时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需探究,“有我有思”地去阅读。

(三)结合满分答案,强调探究题答题基本格式

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应题,表明观点;结合论据,分析论证;总结点题。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①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

7

②分点列出事实特点依据,陈述理由;

③联系现实结合自身进一步分析;

④总结自己的观点;

⑤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尤其不写错别字,避免出现病句,答题不超出范围。

必须强调的是:没有平时的积累,没有良好的语感,在短短的半小时之内你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不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而只进行技术层面上的训练,恐怕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不见效或见效慢的主要原因。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放长线才能钓大鱼,语文学习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感悟。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