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求生
背景1:
事发在当天上午10点,飞机要在位于美国西南部的沙漠紧急着陆; 着陆时,机师和副机师意外身亡,余下你和一群人幸运的没有受伤。 事件背景2:
出事前,机师无法通知任何人有关飞机的位置; 不过从指示器知道距离起飞的城市120公里;
而距离最近的城镇,是西北偏北100公里,该处有个矿场。 事件背景3:
该处除仙人掌外,全是荒芜的沙漠,地势平坦。
失事前,天气报告气温达华氏108度(约摄氏42°C)。 事件背景4:
你穿着简便:短袖恤衫、长裤、短袜和皮鞋。
口袋中有十多元的辅币、五百多元纸币、香烟一包、打火机和原子笔各一支。
为了求生,你们可以选取表中15种物品带离飞机。你要假设所有人的生存要依靠选取的物品。
步骤:
阶段1——不允许讨论,以个人的意见,确定是等待救援,还是走出沙漠,并列出应取物品的先后顺序(1-15);
阶段2——全组每个人都选好以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小组确定是等待救援还是集体走出沙漠?列出全组应取物品的先后顺序。机上幸存者与你们组人数相同。假设大家选择共进退,不会分开各走各路。
沙漠求生计分表
物品名称 1.手电筒(4个电池大小) 2.大折刀 3.当地航空图 4.塑料雨衣 5.磁石指南针 6.薄纱布1箱 7.0.45口径手(装有弹药) 8.降落伞(红色和白色) 9.盐片一瓶(1000片) 10.每人4公升清水 11.书一本,名为《沙漠中可食的动物》 12.每人太阳眼镜一副 13.伏尔加酒4公升 14.每人外套一件 15.化装镜1面 总分
个人决定 次序 误差 小组决定 次序 误差 专家答案
误差的计算:是专家的数字减去个人或小组的数字,将所有误差的绝对值加总就是你的得分。 “沙漠求生”专家的答案
个人决定 小组决定 物品名称 专家答案 次序 误差 次序 误差
手电筒(4个电池大小) 4
大折刀 6 当地航空图 12
塑料雨衣 7
磁石指南针 11 薄纱布1箱 10 0.45口径手(装有弹药) 8
降落伞(红色和白色) 5 盐片一瓶(1000片) 15
每人4公升清水 3
书一本,名为《沙漠中可食的 13 动物》
每人太阳眼镜一副 9 伏尔加酒4公升 14
每人外套一件 2 化装镜1面 1 总分
“沙漠求生”大结局 等待救援 、维持生命
–因为科技日新月异,飞机失事后可能很快就有救援,茫茫沙漠,如果错过了可能就失去了获救机会
–也有可能要等待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获得救援,所以在等待期间要尽可能地延长生命,保护好自己 自行逃生
–沙漠中面对酷热、沙暴,自行逃生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使是酷热后的傍晚或夜间(白天的酷热煎熬,脱水已有些严重,昼夜的温差和无助),所以放在最后
0– 25——杰出 26 – 32——优秀 33 – 45——良好 46 – 55——及格
56 – 70——有少许生还希望 71 以上——没有生还希望
专家解题:
一位专家在沙漠研究求生问题,搜集了无数事件和生还者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1.化妆镜: 在各项物品中,镜子是获救的关键.镜子在太阳下可产生相等于七万支烛光;如反射太阳光线,地平线另一端也可看见.只要有一面镜,获救机会有80%
2.外套1件: 人体内有40%是水份,流汗和呼吸会使水份消失,保持镇定可减低脱水速度.穿外套能减低皮肤表面的水份蒸发.如没有外套,维持生命的时间便减少一日.
3.四公升水: 如有以上两项物品,可生存三天.水有助减低脱水速度.口渴时,饮水可使头脑清醒. 但身体开始脱水时,饮水也没有多大作用了.
4.手电筒: 电筒是在晚上最快最可靠的工具.有了化妆镜和手电筒,24小时都可发出讯号;而且可用电筒作反光镜和玻璃做讯号,亦可作引火点燃之用.
5.降落伞: 可用作遮荫和发出讯号,用仙人掌做营杆,降落伞做营顶,可减低20度. 6.大折刀: 可切碎仙人掌或切割营杆,也有其他用途,可排于较前位置.
7.胶雨衣: 可做(集水器),在地上掘一个洞,用雨衣盖在上面,再在中间放一小石块,使之成漏斗形.日夜温度差距可使空气的水份附在雨衣上:将雨衣上的水滴在电筒中储存.这样做一天可提取500毫升的水,但也可消耗两倍可收集的水份.
8.手: 第二天之后,说话和行动已很困难.弹药有时要做起火之用,而国际求救讯号是连续三个短的符号.无数事件是因为求生者不能作声而没有给发现.还有柄可作槌仔用.
9.太阳眼镜: 在猛烈阳光下会有光盲症.用降落伞遮荫可避免眼睛受损,但用太阳眼镜更舒适. 10.纱布一箱: 沙漠湿度低,是最少传染病的地方.,但身体脱水会使血液凝结. 有事例纪录,有一男子身体内失去水份,而身上的衣服已撕破,倒在仙人掌和石上. 满身伤口但无流血.后来获救,饮水后伤口再度流血,纱布可当绳子或包扎保护之用. 11.指南针: 除用其反射面作发讯外,它并无用处,反而引诱了人离开失事地点的危机. 12.航空图: 可用作起火或厕纸用,亦会引诱人走出沙漠.
13.书一本: 最大问题是脱水而非饥饿,打猎所得相等于失去水份,沙漠中也没什么动物可见.进食亦需要大量的水以帮助消化.
14.伏特加酒:剧烈的酒精会吸去人体水份,更可致命,它只能用作暂时降低体温之用.
15.盐片千片:人们过分高估盐的用途.如血液内盐份增加,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水以降低身体内的含盐量.
沙漠生存训练:关于团队的反思
沙漠求生,是个人的生存机会更高,还是团队生存机会更高?大多数人的直观判断应该是后者。团队决策能够集思广益,降低个人决策的风险。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沙漠生存训练的游戏让我们重新反思团队决策的优势与可能出现的更大风险。
这是一个关于沙漠幸存者的生存游戏。一架飞机迫降于酷日炎炎的沙漠中,机组成员全部遇难。作为幸存者,“我们”迫降在离预定着陆定点100公里左右的沙漠之中。
飞机迫降前,飞行员已经把飞行计划交给了空中交通控制中心,并告诉我们距离迫降地点115公里之外,有一个村庄。幸存的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中,从飞机里抢救出15件物品。15件物品包括:手电筒和电池、水果刀、地图、急救箱、红色和白色降落伞、水、太阳镜、大衣、化妆镜、手……任务要求根据这15件物品对生存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首先是个人单独排序,然后是小组排序。小组排序要求所有成员都必须参与意见,并达成共识。在小组达成共识的过程中,不允许投票,不允许抛硬币。最后教授会给出专家排序的标准答案,越接近专家排序结果的,生存机会越高。
仔细看一下抢救清单中的15件物品,降落伞、化妆镜、大衣等物品等待救援用的,而地图、水果刀、手是和寻求救援有关,于是在小组排序中,大家激烈争论的焦点围绕着“留在原地等待救援”还是“走出去寻找最近的村庄”展开。这样的决策被我们戏称为是“等死”还是“找死”。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每一个小组都交出了个人和团队的排序结果,教授也公布了专家排序的标准:留在原地等待救援是最优的选择。 简单的算术计算得出个人排序、小组排序与专家排序的差值。大多数人的个人排序结果都不如小组的排序结果的生存机会更大,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的生存都获益于团队的决策。但是也有反面的例子:在个人排序中选择了“等待救援”正确决策,但是在团队决策的过程中,个人的意见屈从于团队的决策,与大家一起走出去寻找最近的村庄。在酷热的沙漠中行走,选择走出去“找死”的人最多撑不过两个小时。
在小组排序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共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共识并不是一致同意,也不是大部分同意,而在在充分沟通和讨论的基础上,达到一个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形成大家都能支持的提案。共识不一定是所有人都同意,而是共同接受,这其中包括妥协。与个人决策相比,团队决策的集思广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险,但是如果所有人达成的共识是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团队决策的冒险倾向更强,而大多数人趋向于一致的意见压力,很可能会遏制那些与众不同但可能是正确的意见。
在面对问题时,是选择团队决策、个人决策,还是专家决策,这样的选择里没有最优,只有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