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上册 3课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学习 目标 单元 第2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 情感目标: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同身份。 能力目标:理解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 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籍取得的方式;了解“公民”一词的起源。 重点 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 难点 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过渡语:视频中的小女孩为什么说自己是中国人,爸爸是外国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讲授新课 二.出示自学问题,巡回指导 1.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国籍取得的方式有哪几种? 3.什么样的人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4我国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吗? 5. 谈谈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公民的认识。 三.共同探讨: 1. 出示图片:在家中、在学校、在商场 点拨:我们在不同的场合身份不同,但有个共同的身份是公民。 2.出示幻灯片: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中国人 过渡语:漫画中有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中国人,我们开始看到的视频中小女孩说自己是中国人,爸爸是外国人,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的呢? 2. 畅所欲言:出示幻灯片 学生观看并思考 一.揭示学习目标 阅读学习目标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学生观看 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有所了解 让学生先熟悉本节课的内容 认识到我们有共同的身份--公民 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并思考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点拨: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具有某一国国籍、必须享有该国法律规定的权利、必须承担该国法律规定的义务。 3. 探讨:什么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呢? 点拨: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籍 可以以出生的方式和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 4. 出示幻灯片: 点拨: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孩子 学生发言 学生思考 知道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 知道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 理解什么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了解“公民”一出生在中国或其他国家,可以具有中国国籍;学生思考并发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5. 出示幻灯片:“公民”一词的来源 过渡语:我们知道公民身份与国家有关,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公民”一词的来源。 点拨:“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并为古罗马沿用;在雅典,不是所有人都是公民;古罗马公民资格先后不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公民身份与国家有关、什么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国国籍取得的方式、“公民”一词的来源,希望同学们能够认清自己的身份。 课堂练习 板书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1. 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 2. 国籍取得的方式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4. “公民”一词的来源 出示课堂练习 做练习 回顾本节课内容 言 学生畅所欲言 词的来源。 回顾本节课内容 巩固本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