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左加勤 万明海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0年第11期
提高生物实验课的有效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生物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全面地锻炼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和将来为社会作贡献的基本素质。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想使课堂处于一种有意义的动的状态,教师就必须着力营造一种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中要挑战性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媒体、精选习题等。在高中生物课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内容。《标准》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尽情投入、竭尽所能,帮助他们成功地“跳摘”,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设计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和优化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起来、乐起来、活起来,这样学生才会更亲近生物、喜欢生物,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1.创造性地准备实验
对实验的准备不要照本宣科,应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探索的余地。如“DNA的粗提纯与鉴定”的实验材料的准备中,同时准备鸡血和兔血两种细胞液以及植物的组织细胞,在“酶的特性和酶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同时准备淀粉、蔗糖的溶液、淀粉酶、蔗糖酶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具体实验自己去判断、挑选,这样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一个主动思维而非被动接受的状态,否则学生只会简单地、机械地去完成实验,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可能很少去考虑。 2.引导学生熟知背景知识
在实验教学时,很多情况下,教师对实验过程、结果、结论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比较重视,分析得头头是道,深入透彻,而常常忽略了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原理,要知道它才是整个实验的灵魂,学生只有熟知这些相关的背景理论知识,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每一步操作的意图,碰到了问题自己才会想方设法去解决。例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学生只有理解了吸水与失水的原理,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就算是结果不理想,也会自己找到原因,并加以改进,这样还可以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奠定基础。
3.教学方法因实验而易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一些操作性很强的实验,如“显微镜的使用”等,教师要精心示范,并在示范过程中精心讲解其操作技能:(1)对光要“三转”(转反光镜、转遮光器、转转换器);(2)镜筒上下,外内有别(下调镜筒,眼从外侧观察,上调镜筒,眼观镜筒内部);(3)先低倍后高倍等。然后再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学生掌握了操作要领才不会忙中出乱。而有些学生能完成的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显微镜操作和装片制作能力,教师只需列出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1)解离、漂洗、染色的时间;(2)压片的方法;(3)取材的位置、时间等。该放手让学生去做的就应让学生去完成。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切实感觉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4.拓展性地总结实验
实验结束时,学生往往一看到自己成功了就欢呼跳跃,没有成功则垂头丧气,这时候要引导学生对实验作出正确评价,总结得失的原因。例如“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和提取”实验中,有的学生得到的结果较清晰,而有的同学得出的色素带较浅。作为教师,应组织成功的、失败的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找出原因:(1)提取到的色素溶液中色素含量少,原因可能是选择的材料不理想或者是提取过程有失误;(2)画滤液线操作不当,应该画得细而直,并且要重复画几次;(3)滤液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样一来,使成功和失败的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除此以外,对实验结果的总结还应源于实验而高于实验。如完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的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该实验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何指导意义?这样,通过讨论,不但使学生对一次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盐腌的食品不易的原因一目了然,而且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的能力。 二、由学生来凝聚学生
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平时的实验中,只要能让学生参与的就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加入到实验的准备中去,打破以往每组都是固定参与人员的传统做法,让每组的学生轮流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也是很棒的,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做调动的是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以往只有少数学生参与而其他学生被冷落,而导致大多数学生自卑和同学之间的敌对、师生之间的敌对现象的出现,而且学生通过参与已掌握了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时每组都有各自的讨论中心,避免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东张西望的混乱场面。如果再能适当地开展一些实验竞赛,效果会更佳。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甘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