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要点]
1.概括这首词的情感内容。一是孤苦寂寞;二是由此而生的愁苦心情;其情感是低沉悲痛的。
2.叠字的言语特点。“寻寻觅觅”写心理;“冷冷清清”写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感受;突出丰富了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些词多是齿音字,声音短促,增加了凄凉感觉。
这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写她在遭国破、家亡、夫丧等一连串沉重打击之后孤寂难耐的凄凉愁苦的心情。
起始三句,连用七组十四个叠字,或写人物动作行为,或写周围环境,或直抒胸臆,将作者在遭受了一系列巨痛之后茫然若失、凄凉、惨淡、悲戚的情怀,全面、准确、细腻入微地刻画而且由于叠字的创造性运用,延长了寻找的时间感,加深了环境的冷清程度,强化了心境的凄惨程度。叠字的排列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有极强的层次感。这些叠字的运用创造了一个愁苦难耐的情感氛围,为全词打下了凄清的基调。词的下片还有“点点滴滴”二组叠字,写细雨洒落在宽大的梧桐叶子上,慢性妆聚为一滴一滴的水珠,不紧不慢有节奏地滴落到地上。写景也是写人,作者心里的泪也如这黄昏细雨一样苦涩。
这首词还运用了逐层渲染的铺叙手法。寻寻觅觅、雁过伤心、黄花堆积、守窗得黑、梧桐细雨等七组意象,或写气候变化无常之难忍,或写晚风袭人之难忍,或写雁声入耳之难忍,一句一景,一句一情。最后才以总括之笔点染出词的中心:“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梁启超说这首词是“一字泪”。
这首词语言浅近、口语化,意境深远。九组叠字的运用创造了低回的音乐感。
这首词的调子虽显低沉,但是,由于作者的个人哀愁是在异族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因而就具有了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
A.夸张 B、拟人 C、叠字 D、比喻
2.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所写异物的时令特征是( )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
3.李清照的词集是( )
A.《漱玉词》 B.《乐章集》 C、《淮海词》 D、《稼轩词》
4.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是( )
A.婉约词 B.豪放词 C、风雅词 D、田园词
二. 多项选择题
1. 《声声慢》中所渲染的愁情有( )
A. 秋愁 B、家破人亡之思
c. 身世变迁之哀 D、羁旅行役之苦 E. 孤苦无依之悲
2. 《声声慢》中借以抒情的景物有( )
A.淡酒 B.晚风 c.过雁 D.黄花 E.梧桐细雨 3. 《声声慢》中的错觉有( )
A、淡酒 B、乍暖还寒
C、旧时相识 D、黄花无人摘 E、细雨点点滴滴
4. 《声声慢》中的主要行为有( )
A. 寻寻觅觅 B、借酒浇愁
c. 望雁思乡 D、看菊自怜 E. 听雨呼告
5. 《声声慢》中的呼告句有( )
A.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c.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E.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乍暖还寒时候,为难将息。(乍:突然。将息:调养、静息) .
2. 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损:指花逐渐减少。堪:肯、愿意) .
3.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的样子) ..
4.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景况.情形。了:完毕。了结) ..
四.简答题
1. 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答:抒写了作者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景况及其内心深处的一种绝望的哀愁,反映了宋室南渡初期许多背井离乡、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怎样的心情?
答:表达了作者因国破家亡,晚年只身流落江南时孤苦无依的悲凉心境。
3. 这首词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渲愁情的?
答:淡酒、寒风、哀雁、黄花、梧桐、细雨等 五.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怎样理解这首词哀婉凄苦的词风?
答:哀婉凄苦的词风与作者颠沛流离、孤身一人的身世有关。李清照晚年时,丈夫已死,北宋已亡,她只身一人流落南方,孤苦无依,失去了生活中美好的一切,前景黯淡,愁不堪言,借以抒情的景物均染上个人的心绪。所以其词显得哀婉凄苦。
(2)“满地黄花”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花的憔悴,喻自己身世的飘零。 (3)词中九组叠字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这首词充分地利用了九组叠字,使之在声音节奏和情节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真切地描绘出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直接描述内心的感受:她若有所思,并若有所待,而又终无所得,有的只有凄惨和忧愁。
而“点点滴滴”是对“梧桐细雨”的客观描绘,但写的是词人心灵的感受,写尽了词人在黄昏时节的梧桐细雨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了什么事情?
答:“雁过也”三句表示悼亡和怀旧的意思。作者此时在江南,丈夫赵明诚已死,书信无人寄,故见北雁南飞,感到伤心,作者早期寄给赵明诚的《一剪梅》词中有句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故称雁为旧时相识。此外,大雁从北方飞来南方,当是来自作者的故乡,所以说旧时相识。这里也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5)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全词最后的总括之笔,它点染出词的中心,使人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