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构建
10.3969/j.issn.1671-4X.2017.20.062
以学为本卓越课堂建设探索
◆萧时诚 秦淑娟
*
摘 要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探索现代教育教学范式,工程与机械设计制图课程参加广东海洋大学课堂教学卓越计划。通过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开展“以学为本、任务驱动、以考促学”的全方位教学改革实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打造卓越课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Blackboard教学平台;工程与机械设计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卓越课堂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X(2017)20-0062-03
Exploration of Learning-oriented Remarkable Classroom Tea-ching Construction//XIAO Shicheng, QIN Shujuan
Abstract To exalt the level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plore modern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al design draw-ing course joined the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By the exploration on Omni-direc-tional reform of teaching such as innovative teaching activity design, improve the curriculum content of examining mode, carry forward the learning-oriented, task driving and promoting learning through examination, and change of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 and students’ learning way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actively and posi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learning, and making remarkable classroom tea-ching for promoting students overall development.
Key words Blackboard teaching platform;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al design drawing course; teaching reform; excellence class
有学者探索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为本”转向“以学为本”,由“教师讲授”转向“问题导学”,由“教师权威、师道尊严”的课堂转向“相互倾听、师生平等”的课堂[1-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构建“以学为本”卓越课堂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以学为本”是指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围绕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师的“教”是手段,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以学为本”的卓越教学摒弃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探索启发式、案例式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卓越成长与发展。
“卓越”的本义是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卓越教学的原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卓越课堂”的研究渐成热点,裴光勇等将卓越课堂归纳为“六学”课堂,即个体自学、同伴助学、互动展学、教师导学、网络拓学、实践研学。有学者认为是“先学后教、互助展评”的高效课堂和精品课堂,还有学者总结为“激发兴趣、信任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教学评价和反思”的课堂。当前的卓越课堂教学研究存在:理论探索比实践研究多,短期尝试比长期应用多,课堂探索比综合改革多,中小学教师比高校教师研究多,教师讲授比学生练习多。
笔者在Blackboard教学平台(简称BB平台)开展了八年的混合学习教学改革实践,不断上传更新工程与机械设计制图课程的教学课件、录像、动画、微课视频和网络试题等内容,创设组合体教学专题,为学生课外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条件。创建QQ学习群和公共邮箱,自建学习导航网站,借助新媒体及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互动,利用BB平台的测试与评价反馈功能,构建“以学为本、任务驱动、以考促学”的卓越课堂教学模式。
1 前言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局面。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教研方式转变,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教育教学现状与规划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部分高校传统课堂教学弊端日益显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堪忧,表现为:教师教学精神式微,混课时、不乐教;学生习惯被动学习,混学分、不乐学;师生关系异化;等等。
*支持项目:广东海洋大学2015课堂卓越计划项目。
2 “以学为本”建设卓越课堂
“以学为本”的卓越课堂是关爱学生、关注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的课堂。工程与机械设计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板书+教师讲授”,课堂效率低,教学难度大,师生都有畏难情绪。
作者:萧时诚,广东海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图学、CAD;秦淑娟,广东海洋大学(524025)。
2017年10月下 第20期(总第422期)
- 62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课件中的动画、视频和图片,形象、直观、高效呈现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课内获得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但多媒体教学沿用“PPT+教师讲授”,学生习惯被动听讲,教师面向全体进行课堂提问,主动回应的学生很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主体作用不强。
“以学生为本”建设卓越课堂 卓越课堂的教学设计与课前备课要“备学生”。传统备课是备教材,重点关注如何教,怎样完成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卓越教学要充分了解教材,分析清楚各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机整合教材内容,明确授课主线,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组织教学顺序,巧妙安排内容呼应。备课既源于教材又超出教材,注意结合教师个人特长和学生学习水平,选择安排适当的练习,提出恰当的问题促进课堂实现有效的讲练结合和问题导学。
笔者发挥能制作视频和设计课件的特长,课件中更多应用模型、动画和视频进行动态演示,帮助学生了解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和拆卸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工程图学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更新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鼓励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以学生为本”的卓越课堂教学,学生自由度更大,更有可能出现各种不确定性,教师不但要提前准备,而且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学生渴望了解所学专业知识与将来职业的联系,教师要广泛查阅资料,及时掌握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教给学生最实用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以学习为本”建设卓越课堂 “以学习为本”卓越课堂关注学生怎样学习好一门课,学习是“中心”,课堂教学是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教师与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教学理念的传播者,认真组织教学,创设互动的教学氛围,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给予及时准确的指导;关注学生主体的个性需求,设计多种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更好地把握课程的重要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多媒体与教材有机结合,巧用师生问答、课堂练习和学生讲解,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卓越课堂的教学方法改革是“问题导学”。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师关注怎样将教学内容完整呈现,对学生有没有听懂,知识能不能消化吸收,则极少过问。卓越课堂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习中心的课堂,先学后教、先教后练,让课堂回归学生的世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习成为课堂的“中心”[5]。卓越课堂既关注“教”,又关注“学”,更重视“习”,根据学生的“学”和“习”来决定教学进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水平设计提问,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课堂只讲作图原理和典型例题,由学生举一反三完成例题
环境构建・
知识拓展。学生通过提问、质疑、解惑和作图演示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教师的温馨提示,解决学习中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体会到解题成功的喜悦,逐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 创新任务驱动,促进学生参与
优化教学活动设计,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第一堂课就公告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布置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包括:预习有标记的PPT内容,练习案例讲解的方法;了解课后预留的作业;明白必须完成的各项网络考试;掌握课程期末笔试和网络考试的技巧;查阅网络资料,与同学讨论交流案例讲解的经验,预习准备课堂解答的问题。教师要熟练掌握课程特点,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自学问题。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多层次、形象直观地展示知识,通过教师课堂提问和学生案例讲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多感官有机结合学习。
课堂讲授,突出要点,不能照本宣科,要对教材的难点、重点内容和核心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重点讲学生想象不到、领悟不透、解决不了的知识;适时布置一些难度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巩固;精心准备学生讨论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观点。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教师要多给学生一点儿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适当给一些提示,降低答题的难度;多一点儿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性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完善考核方法,推进以考促学
卓越课堂摒弃一张期末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法,形成课堂学习表现、考勤、课后作业、课外多任务网络考试、期末笔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评。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学习评价的出发点,课堂评价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6]。BB平台提供功能完整的在线考核系统,教师可自建课程试题库,发布作业、部署网络测试。为了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每章或几个相近的知识点随机创设一项网络作业测评,难度较小的网络作业每学期布置五次,加权共10分;设计部署两次综合网络考试,加权共20分。BB平台的在线考试系统有随机组卷、自动评价功能,能定时发起网络考试,监控记录学生考试进程。学生用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完成考试,系统对学生的访问行为和学习情况等进行自动记录。作业与考试都不限尝试次数,各项测试最高成绩综合加权后作为课程平时成绩。“以考促学”是卓越课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考核总成绩的权重分配方法:期末笔试50%、网络考试3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10%。网络调查发现学生最关注自己的课程成绩,网络访问统计也显示,学生点击最多的程序选项是“我的成绩”。笔者将网络考试成绩
(下转P70)
2017年10月下 第20期(总第422期)
- 63 -・校长论坛
10.3969/j.issn.1671-4X.2017.20.0
中职学校学习环境建设研究
◆吕刚 徐骏 周跃良
*
摘 要 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国内外学习环境建设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是未来学习环境建设的方向,提出中职学校在学习环境建设上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教与学方式创新和专业社群建设三条路径进行探索实践,逐步实现智慧化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专业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X(2017)20-00-03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LYU Gang, XU Jun, ZHOU YueliangAbstract Analyze the results of the latest research in learning envi-ron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draw out tha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ed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learning en-vironment, put forward three path for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vocational school, believe that the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a step by step proces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lear-ning environment;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room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知识传送的过程,而是学习者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实践的过程,是意义建构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相关联的“意图—行动—反思”活动。
问题导向教学、项目导向教学、探究式学习中的开放式学习环境,认知学徒制中专家实践的真实环境,建构式学习环境,利用计算机构建的微型世界等,可以统称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2-4]。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学习资源、智能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教与学的模式以及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是未来学习环境建设的方向,智慧学习环境要求能支持学习者进行DEEE@4A的学习[5-8]。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全新的学习空间设计、创新的教学形态、真实的学习体验、智慧化的学习支持等,将成为未来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重点[9]。
综合以上国内外学者对学习环境的论述,智慧学习环境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可以为学习者呈现合适的学习资源,评测学习效果,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是未来学习环境建设的方向。
3 学习环境建设路径分析
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度融合,构建智慧化学习环境是中等职业学校课改的必然要求。可以从以下三点去理解智慧学习环境:
1)充分地应用信息技术;2)以学习者为中心;
3)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激发学习者研究各层次的复杂知识并深入理解。
智慧学习环境的内涵和形式随着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技术进步而不断丰富,现阶段可从基础设施建设、教与学模式的创新和专业社群建设三条路径进行探索实践,逐步实现智慧化的学习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校园信息化和教育大数据的建设来开展。借助信息化手段,教育教学过程的数据、学习经历数据可以被方便地记录整理,内容推送、情景模拟、身份感知、诚信分析等自
1 前言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因素的统称。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中职学校碰到了诸如教材落后、师资结构调整难、学管压力增大等方面的问题。把这些困难问题汇总起来看,就可以发现目前中职学校的学习环境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支撑起当前的课程改革工作,中职学校课程改革过程也是同步推进学习环境建设的过程。
2 学习环境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沙盘、移动设备、在线学习平台、微课以及智慧教室、理实虚一体实训室等数字化技术在课堂中已经逐步普及,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舒适、有效的学习环境,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1]。
*项目来源:浙江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专业发展项目“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家校融合教育新模式的实证研究”。作者:吕刚,金华广播电视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模式识别、神经网络;徐骏,金华广播电视大学副,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周跃良,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321000)。
2017年10月下 第20期(总第422期)
-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