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之过渡技法
学习目标
1.了解过渡在文章结构中的特点与作用。2.理解过渡的写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过渡。
激趣导入
俗话说:“过河要架桥。”写文章也是如此。有时,为了行文的需要,用一些词语、句子或段落进行巧妙的衔接,这就是过渡。过渡就如同上下文的桥梁,离开了必要的过渡,文段与文段之间就会脱节,巧妙过渡,方能使文章结构完整、周密。
习作剖析
阅读下文,思考在过渡方面的不足,并写出过渡词或句子。
喜讯
清晨,天刚刚亮,我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爬了起来马上钻研起昨天晚上没有做完的那道算术题。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传来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我急忙下楼去拿报纸,打开一看,里面还有一封信,我仔细一看,是爸爸写的信。我三步并作两步跨上了楼梯,拆开一看,原来是爸爸评上了工程师。我乐得拍着手直跳,嘴里大声地叫起来:“评上了,评上了!”顿时,爷爷、奶奶、伯伯、邻居们立刻围了上来,我挥动着爸爸的来信,自豪地向大家报告:“爸爸评上了工程师。”大家陶醉在无比的欢乐之中,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爷爷笑得嘴都合不拢。
有一天晚上,外面下着倾盆大雨,一阵雷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揉揉惺忪的眼睛,看见爸爸还在查着资料,写着论文,我不由自主地看了看钟,已经过了十二点。我喊:“爸爸。”可喊了三遍,他都没听见。我大声地说:“爸爸,你辛苦了一天,该睡觉了,明天再干吧。”爸爸回过头,微笑着对我说:“明天还有明天的工作。”
爸爸已三十多岁了,还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地读着日语字母,学习外语。
正像马克思的名言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今天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明天我一定要像爸爸那样勤奋工作,准备接受祖国挑选。我对大家说:“我该做题目了。”这时大家会意地笑了。
【把脉推敲】
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衔接,应加上过渡段落“笑着笑着,我沉浸在往事回忆之中,爸爸刻苦学习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才能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倒数第二段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前应加“想着想着,我明白了个道理”,否则对上文的联系太突兀和生硬。
课文回眸
阅读下列几篇课文节选的部分,在文段中找出过渡的词语或句子(在原文中用横线画出),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好处。
片断一: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岁。(《我的老师》)
片断二: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醒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故乡》) 片断三: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以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过渡的好处:
课外美文
阅读下文,在文中找出过渡的词语或句子(在原文中用横线画出),说说这些过渡内容的好处。
年感
◎梁衡
钟声一响,已入不惑之年;爆竹声中,青春已成昨天。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一寸一寸地剁去。可是人们好像还欢迎这种切剁,还张灯结彩地相庆,还美酒盈杯地相贺。我却暗暗地诅咒:“你这个教我无可奈何的家伙!” 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
有许多地方是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来的。当小学生时,苦等着下课的铃声,盼着星期六的到来,盼着一个学年快快地逝去。当大学生时,正赶上“”年代,整个乱哄哄地集会,莫名其妙地激动,慷慨激昂地斗争,最后又都将这些一把抹去。发配边疆,白日冷对大漠的孤烟,夜里遥望西天的寒星—这许多岁月就这样在我的心里被烦恼地推开,被急切切地赶走了。年,是年年过的,可是除却划了浅浅的表示时间的一痕,便再也没有什么。
但有的地方,却是重重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当我学会用笔和墨工作,知道向知识的长河里吸取乳汁时也就懂得了把时间紧紧地攒在手里。静静的阅览室里突然下班的铃声响了,我无可奈何地合上书,抬头瞪眼管理员。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就让她这么轻轻一点,闸门大开,时间的绿波便洞然泻去,而我立时也成了一条被困在干滩上的鱼。当我和挚友灯下畅谈时司马迁的文、陶渊明的诗,还有伽利略的实验,一起被桌上“滴答”的钟声搅拌成一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陶醉,我们盼夜长,最好长得没底。而当我一个人伏案疾书时,我就用锋利的笔尖,将一日、几日撕成分秒,再将这分分秒秒点瓜种豆般地填到稿纸格里。我拖着时间之车的轮,求它慢一点,不要这样急。但是年,还是要过的。记得我第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个年头的岁末。我怅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的情人, 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但她也没有负我,留下了手中这本还散发着墨香的厚礼。这个年就这样难舍难分地送去了,生命直尺上用汗水和墨重重地画下了一笔。
想来孔夫子把40作为“不惑”之年也真有他的道理。人生到此,正如行路爬上了山巅,登高一望,回首过去,我顿然明白,原来狡猾的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程程的生命的。有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牛顿用他生命的第23个年头换了一个“万有引力”;而哥白尼已垂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个崭新的日心说体系。时间不可留,但能换得做成件事,明白一个理,却再不会失去。而我过去多傻,做了多少赔钱的,不,赔了生命的交易啊。假使把过去那乱哄哄的日子压成一块海绵,浸在知识的长河里能饱吸多少汁液;假使把寒夜的苦寂变为积极思索,又能悟出多少哲理。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义;可你有求,他就给予。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分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要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总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了泪滴。年,是年年要过的,爆竹是岁岁要响的,美酒是每回都要斟满的,不过,有的人在傻呵呵地随人家过年,有的却微笑着,窃喜自己用“年”换来的胜利。
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的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人,假如30或20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选自南方出版社《时文选粹》一书)
【含英咀华】
年是喜庆的。在鞭炮齐鸣、张灯结彩之时,人们常常陶醉于人为制造的气氛之中,但当这一切沉寂下来之时,很多人对旧年的逝去、新年的到来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感触。《年感》就是这样一篇引人深思、令人回味的文章。
作家梁衡在不惑之年诅咒“‘年’这个怪东西”,但是当他用“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这个设问句单独成段作为过渡时,对年的叩问亦即对生命的叩问便随之而展开:“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来的”—蜻蜓点水,便荡起层层涟漪。随之作者笔锋一转:“但有的地方,却是重重的笔,一道深深的印记”自然过渡到下文,作者思绪如夺闸而出的江水,一泻千里,浮想联翩。最后当作者自己清楚“真的不惑了”便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便有发人深省、令人深思的疑问:“人,假如30或20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真是令人心旌摇荡,回味无穷……
中考佳作
阅读下面的中考佳作,找出过渡的词语或句子,体会这些过渡内容的好处。
爱的脚步 ◎一考生
春的脚步是又轻又柔的,你听!“沙沙沙”,春踏过了树叶;夏的脚步是又急又快的,你听,“哗哗哗”夏抚摸了流水;秋的脚步是又重又实的,你听“咚咚咚”秋摘下了果实;冬的脚步呢?冬的脚步像是水波扩散,无声无息。而妈妈的脚步,似春,似夏,似秋,又似冬。 静夜,当我困倦卧床时,我听到一阵“沙沙沙”的脚步声,我知道,妈妈来给我盖被子了,她的脚步又轻又柔,深怕踩到地上的蚂蚁似的,我享受那种心情,因为那是妈妈的爱,那是爱化成的脚步声,伴我酣然入睡。
放学,当我焦急地在校门口徘徊时,“哗哗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入耳朵,是妈妈,我笃定,因为这是妈妈来接我放学的脚步声,又急又快,每当这时,我便飞快地扑进母亲怀中,听着她的喘息声,我可以感受到那深深的爱,伴我平安回家。
犯错,当我不安与害怕时,我会听到妈妈“咚咚咚”地走过来,我心里的节奏像抢拍似地狂跳,然而,妈妈的话却始终鼓励着我,她总是原谅我的幼稚与无知,她总是告诉我应走正确的路,让我收获多多,而妈妈那又重又实的脚步,伴我健康成长。
考试,让我又焦急又不安,像是中了邪一样,每当大考,我的心情,便变得不安与暴躁,然而我真感谢上苍,给了我一个好妈妈,她懂我,她也知道如何安抚我,每次走过我身后,她都是静悄悄地,无声无息地,不让我有所察觉,这是妈妈用她的爱在保护着我,伴我走过荆棘之路。
今天,我又将走上考场,出乎意料地,我的心出奇地平静。我与妈妈肩并肩地走着,我听着她的脚步声,对她说:“妈,你真的好厉害。”妈妈一脸茫然,但我不明说,因为这份爱,其实我们都懂!
春去秋来,冬夏换季,我时时刻刻都听到妈妈用脚步编成一首首动听的乐曲,伴我成长,为我解忧,这是爱的脚步,这脚步,深深地印在我心里。
【含英咀华】
这篇同样是写亲情,写母爱。考生在开头就对母爱的不同表现作了四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为文章下面的叙写打下了框架。静夜盖被子,是妈妈轻柔的爱;校门口的接送,是妈妈焦急等待与见到我的惊喜的爱;我犯了错误,是妈妈重重批评的爱;考试时,是妈妈默默无言的关爱。最后考生把笔墨聚焦于中考,在平静中更感受到了无言的母爱。段落中巧妙地利用时间作过渡,结尾与开头照应,对“脚步”中的母爱进行了诗化的诠释。总之,思路清晰,结构严整,比拟恰当,照应巧妙,是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方法小结
1.用词语过渡。(关联词、时间词、方位词)2.用句子过渡。3.用语段过渡。
模拟演练
请以“藏在记忆仓库里的秘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②运用刚学过的过渡技巧;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佳作赏析
藏在记忆仓库里的秘密
◎一考生
藏在记忆仓库里的秘密,如天上繁星般数不胜数每一个秘密都那样地珍贵。尘封已久的秘密,现在就让我一一揭示。
橙色的秘密
每一个秘密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色彩。橙色是母爱的渲染,安抚我受伤的心灵。 回到家,我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把书包软软地甩到沙发上,在厨房的妈妈翘首望着我,像发现了什么似的。回到房间,我独坐在一角,在黑暗中洗礼着挫败的自己。“嘎吱”一声,房门开了,从客厅射来一束刺眼的亮光,我赶忙拭去脸上的泪水,抬起头对妈妈勉强地笑了笑。妈妈轻声问我:“怎么啦?”这句话像把钥匙,开启了我的心门,于是我附在妈妈耳边向她诉说心中的委屈。
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妈妈不怪你,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次考差了,没关系,尽力就好妈妈的话抚平了我那波澜起伏的情绪。我心中感到好温暖,真想说:“妈妈,谢谢您!
我那藏在记忆仓库里的橙色的秘密是:妈妈,谢谢您!
红色的秘密
红色是系着父母的关心,是亲情的呼唤,温暖我疲惫的身心。
夜幕笼罩,月色洒满大地,树上的知了轻声歌唱,洗涤着城市的喧哗。风透过窗帘,吹起了桌上的试卷那时,我正“挑灯夜战”,埋头苦干着那一张张恼人的试卷。眼中那一个个字,便像在跳着圆舞曲般,在舞池中翩翩起舞,睡意已在我脑海中泛滥。
钟声敲响了,已是12点,我打开房门,淡黄色的光笼罩着客厅,爸爸正看着他期待已久的足球赛,却一丝声响也没发,紧张得手心的汗水都快溢出来似的,妈妈正在厨房细心地给我煮牛奶,客厅里静悄悄的,家里充满亲情的味道。看着眼前的一幕,我多么想说:“我爱你们。”
我那藏在记忆仓库里的红色的秘密是: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藏在记忆仓库里的秘密,如调色盘,渲染着我每天的生活,让每一天都那样充实、多彩!
名师点评
这一篇记叙文,文章充分运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手法,展现了两个动人的镜头,以内心未表达出来的爱作为“秘密”来表达自己感激父母、爱父母的情感。文章最大的亮点在于赋予“秘密”以色彩,并作为片段的小标题,非常醒目,同时, 文章首尾呼应,开头点题,利用时间词语进行过渡,衔接自然,结尾升华主题,每个片段结束时也有一句自然的点题,结构浑然天成。
藏在记忆仓库里的秘密
◎一考生
夜深了。天际只剩一抹残阳摇曳不定,残留的光线将老槐树的影子拉得老长。隔壁邻居的老鸭还在呻吟着无情的时光,只剩河水还在散发令人作呕的味道。
走进只容许一人通过的巷口,潮湿的青苔散发出发霉的味道,妈妈拉着我,走入了曾祖母的屋子。模糊不清的电视机屏幕播放着老套的小品,曾祖母蜷缩在木沙发里,宽松老式的大衣披在她瘦小的身上。妈妈走近她身边,大声嚷:“我们来看你了!”曾祖母轻轻斜过头,点了点头。
我看到她苍白萎缩的脑袋上还有几根白发,如松树皮般的皮肤挂在她脸上,浑浊不清的泛黄的眼球里只剩黑眼珠木讷地看着前方,妈妈从手提包里抽出几张红色大钞放在曾祖母衣袋里,叫她去买好吃的,说完便去厨房帮保姆煮饭。曾祖母看着我,嘴唇动了两下,仔细听才知道她在说:“别动,我去拿吃的给你。”
她扶着沙发的扶手缓缓站起来,一步一步挪到隔壁房间去。我看着风吹起了她的衣角,把影子都吹散了。
一会儿,她从房间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包杏仁饼。她用她颤抖的手递给我,我看到她发白的指关节上留有岁月 刻过的痕迹,我接过那包杏仁饼。那是一包老式的杏仁饼,我看看生产日期:两年前。曾祖母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平日浑浊不清的眼球竞变得明亮起来。她用凹凸不平的手拍拍我的肩:“这……是我儿子买给我的,我一直没舍得吃……你是乖孙,来,吃吧!”
我看着曾祖母的眼睛,心里纠结,曾祖母眼神里含着对我的疼爱、关心,甚至因为期待,她的眉毛都向上扬起。我撕开包装,毫不犹豫地一口咬下去,满脸笑容地说:“好吃!曾祖母,你还有吗?”她突然咧开了嘴,只有几颗牙齿的她在笑:“有!”她把那一盒都给了我,我一下子吃完了半盒。她看着我饥不择食的样子,开心地笑了。其实,我知道只要你答应老人的一点点要求接受他们的好意,他们便可以因此开心很久。
晚上,我果然拉了肚子,母亲问我是不是吃错了东西。我跟她说,没事,曾祖母今天可开心了。母亲点了点头,对我的答非所问有点奇怪。或许曾祖母永远都不知道,那个藏在记忆仓库里的秘密,那盒杏仁饼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