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并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四、培搴I学生的自我控镧能力 在教育这一系统中,教师是控制系统,学生是受控系统,但是,学生 不仅是受控系统,同时也是具有自我组织能力的自控系统。他能提出自己 的目标,能接受或拒绝教师的控制,能按自己的主张主动行事。因此,只 有控制和自我控制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控制转化为自我控制,才能使教育 收到良好的效果。 自我控制表现在坚持有目的的行为和制止不符合道德的行为上。小学 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处于逐步发展中,低年级凭兴趣的成份多些,自控能力 差些,到了高年级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较快。 (一)自定目标,启发自觉 自控的实质就是控制自己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如玩游戏、体育课、回 家……先让学生讨论注意的事项,由小组组长作记录,并在全班汇报提醒 大家。通过讨论,把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这样,在做任何事中, 大家就能约束自己,并相互监督。 (二)告诉方法,克服矛盾 般说来,小学生都较贪玩,一玩起来往往忘了一切,行为就失去了 控制。因此要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该怎样做”等。在低年级,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年级,要告诉学生自我控制的方法:自己 对自己讲道理,从而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三)借助集体,自我监督 一在班集体中,培养自我监督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大我”作用,以集体 的议论和班风影响约束每一个学生。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激励感情是进行自我激励的重要内容。人的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活动 的完成,都需要有人的感情支持。一个人在完成了自己预定的计划,做出 了某种成绩之后,以一定的活动方式,自己对自己进行奖励,能使自己更 深刻地感受到成功的快慰,进而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一)引进竞争,促进参与 有了竞争,班级就能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在班集体建设中,鼓励学 生参与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竞争,可促使学生不断地激励自我,肯定自我。 (二)诉说成功,满足兴趣 每一个人都有得到别人承认的愿望。让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告诉同学或 父母,可使学生从他人的肯定中获得满足,在他人的赞扬和奖励中获得自信, 体验快慰。 总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而学生 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又会极大地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安源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1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吴海云.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探析【7l小学教学参 考,2011(24) 探索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惠民县职教中心聋童学校周克英 摘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首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现,重新明确中学 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改革的着力点则是课程、教材、教法以及考试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实际缘文释道,因道释文,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语文智育以丰富和提高学生优秀的科学文化涵养, 开发学生的智能为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语文美育旨在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能培养学生感 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的内容包含着人的审美追求、审 美体验和审美倾向,语文美育的核心就是要塑造美的心灵,这有利于促进 语文德育和智育功能的实现,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任务。 三是要创设一定的时空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现代社会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类型的趋势。语文教学可利用自身的特点和 优势,创设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提高其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使其通过学习、活动和 交往,促进个性语言品质和个性思维品质的养成,达到“全面发展有特长、 知能并举有个性”的目标。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内在动 力和个性发展上不够,上课、作业、考试、无休止的练习几乎构成了教学 的全部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时空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有利于把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这是中学语文课实施素质教育的 项重要内容。 =、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推进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方法 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旌素质教育,必然存在着一个改进考试方法的问 题。考试方法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如 一面对21世纪新形势的发展和客观要求。当前中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要以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其中改革的突破口就在 于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 重新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改 革的着力点则是课程、教材、教法以及考试方法的改革。 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 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语文教学急功近利、舍本求末,忽视对人的素质的 全面培养。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重新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 一、任务,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长 期以来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未能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盲目性与随意性较为严重。语文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语 文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它凝聚着民族的思想感情和人文价值, 语文教育在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质与语文能力。这也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与任务。具体到初中 和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应当有不同的层次。初中阶段:主要培养学 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母语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 高中阶段: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要培 养鉴赏、分析与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治学能力。 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就必须树立语文教学 的素质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着力克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 实践的片面倾向,重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语文教学体系。 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注重智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语文教学几乎全被灌输语文知识、讲题解题、考试辅导 所占用,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培养。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学语文教学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造 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 思维力、想象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 开发培养学生的智能,必须注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一。重视 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是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以完成语文教学 的育人任务。语文的德育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等方面,是育人的 基础。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工具性的训练,而且要贯彻思想性的教育。语 文教材“文以载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因素。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 一果考试不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的方法应付应试教育的命题,素质教育就 会流于形式。应试教育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给语文教学带来了 种种弊端。语文教学中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用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 践活动中,而是用在死记硬背以对付考试的重复训练中.学生由此步人了 死读书、读死书的误区。要解决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应 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方法,要将知 识测试与能力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能力考查为核心,注重考查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命题应全面体现语文教学的素质观。强 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试,测试内容应涵盖知识记忆、理论分析、思想认识、 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对文学作品片断的赏析、对语言材料的概括能力、 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 总之,素质教育条件下的考试重在考能力、考素质、考试内容和方法 既要符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l6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_●●'______________—— 2013.2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