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封驳的词语是什么

封驳的词语是什么

来源:暴趣科技网

封驳的词语有:班驳陆离,无可辩驳,封赏。

封驳的词语有:谈笑封侯,不可辩驳,班驳陆离。2:注音是、ㄈㄥㄅㄛˊ。3:拼音是、fēng bó。4:繁体是、封駁。5:结构是、封(左右结构)驳(左右结构)。

封驳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此制汉时已有,但无专职掌管。如西汉哀帝益封董贤,丞相王嘉“封还詔书,因奏封事”,见《汉书·王嘉传》。东汉明帝时,锺离意为尚书仆射,亦“独敢諫争,数封还詔书”,见《后汉书·锺离意传》。至唐始由门下省掌管,对有失宜诏敕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五代废。宋太宗时复唐旧制。明罢门下官,诏敕有不便者,由六科给事中驳正。清代给事中与御史职掌合并,此制遂废。参阅《唐六典·门下省》。参见“封还”。引唐白居易《郑覃可给事中制》:“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於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於理者,得駮正之。”宋司马光《乞合两省为一札子》:“盖以中书出詔令,门下掌封駮,日有争论,纷紜不决,故使两省先於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唐初,始合三省。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清顾炎武《日知录·封驳》:“明代虽罢门下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駮之任。”

二、网络解释

封驳封驳,读音fēngbó,汉语词语,意为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汉代封还诏书之事多有,然无封驳之名,亦无专官执掌。出处是《元史·世祖二》。综合释义: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此制汉时已有,但无专职掌管。如西汉哀帝益封董贤,丞相王嘉“封还詔书,因奏封事”,见《汉书·王嘉传》。东汉明帝时,锺离意为尚书仆射,亦“独敢諫争,数封还詔书”,见《后汉书·锺离意传》。至唐始由门下省掌管,对有失宜诏敕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五代废。宋太宗时复唐旧制。明罢门下官,诏敕有不便者,由六科给事中驳正。清代给事中与御史职掌合并,此制遂废。唐白居易《郑覃可给事中制》:“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於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於理者,得駮正之。”宋司马光《乞合两省为一札子》:“盖以中书出詔令,门下掌封駮,日有争论,纷紜不决,故使两省先於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唐初,始合三省。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清顾炎武《日知录·封驳》:“明代虽罢门下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駮之任。”参阅《唐六典·门下省》。参见“封还”。网友释义: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汉语大词典: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此制汉时已有,但无专职掌管。如西汉哀帝益封董贤,丞相王嘉“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见《汉书·王嘉传》。东汉明帝时,钟离意为尚书仆射,亦“独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见《后汉书·钟离意传》。至唐始由门下省掌管,对有失宜诏敕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五代废。宋太宗时复唐旧制。明罢门下官,诏敕有不便者,由六科给事中驳正。清代给事中与御史职掌合并,此制遂废。唐白居易《郑覃可给事中制》:“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駮正之。”宋司马光《乞合两省为一札子》:“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駮,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唐初,始合三省。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清顾炎武《日知录·封驳》:“明代虽罢门下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駮之任。”参阅《唐六典·门下省》。参见“封还”。其他释义:1.见'封驳'。

三、词语解释

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汉代封还诏书之事多有,然无封驳之名,亦无专官执掌封驳[fēngbó]⒈见“封驳”。

关于封驳的造句

1、给事中具有封驳之权,“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即将诏书驳回去。******/zj-35542/封驳造句  

2、言官的职能主要是进行谏诤和封驳,纠举百官,肃清吏治。  

3、就如这次你上书一事,不过要免几个乱民的死罪而已,史可法等阁臣居然将朕的批红封驳,分明是侍功而骄,给朕下马威来着。  

关于封驳的成语

封赏  谈笑封侯  东封西款  驳瑕指颣  不值一驳  白绢斜封  桐叶之封  无可辩驳  斑驳陆离  蛛网尘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