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暴趣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食品安全社会调查报告十(6篇)

食品安全社会调查报告十(6篇)

来源:暴趣科技网

食品安全社会调查报告十

  班级:姓名:学号:

  (1)调查背景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2)调查时间

  1月16日―1月21日

  (3)调查地点

  吉林省通化市得顺泉酒业有限公司(吉林胜通化市辉南县抚民镇 北关村)

  (4)调查认识

  很久以来我就渴望去工厂实践,我希望能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耐心,韧性,毅力。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的社会实践实在是太少了,感觉上了大学后整个人都变得十分的懒惰,都没有高中充实。想到我早晚都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染缸去,想到毕业后将面对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内心总是感觉不安,总是害怕自己以后毕业了找不了工作,整天就为就业发愁,更可怕的是还要靠父母养着,成为“啃老族”。

  酒厂建于在镇上,就在我家附近,专门烧酒。我是在老厂工作的,在白酒那边,除了白酒,还有食品厂,生产枣脯之类的东西。酒厂的生产方式是流水线,有两个车间,每个车间有三条流水线。流水线的主要流程有进瓶子,拾瓶子,冲瓶,灌装,灯检,压盖,灯检,烘干,贴标,总检,装盒,折盒,打铆,喷码,装箱,打包,装车,入仓。另外,还有挂钥匙,挂牌,贴奖的工作。每个工作,都有专门的人来完成。虽然规定不能串活,但是阿姨们觉得干一样干累了的话,还是会互相换一换的。

  其中,灌装,压盖,烘干,喷码都是机器完成的,打铆却是很累的话,对臂力的要求比较大,所以,我没干过那个。仔细算算,我干的.其实不多,灯检就是看看瓶子里有没有悬浮物等杂质,压盖就是把盖子放到瓶子上,自然会有压盖机来完成,折盒虽然挺难,但是熟了也就没什么了,只是连续几个小时重复一样的动作会有点麻木的感觉。另外,我还捡过几回钥匙,有很多线头都要弄掉,然后一百个放一起,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才知道原来也挺麻烦,更何况,还要一直蹲在地上,腿都麻了。

  工厂里也是有厂规的,因为工厂生产酒,所以对火的规定十分严格,不能带烟火,不能吸烟,发现一次,就要扣1000元。另外,在工厂里,不能开机。

  通过在工厂的实践,我真的是长了不少的见识,增长和很多社会经验,我感受颇多,也明白了很多道理。那些工人干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工资却还低。而我们许多大学生整天那就知道玩游戏,而不去好好学习,还抱怨生活得无聊。身在福中不知福是我们很多大学生的通病,跟工人们一比,我们的生活,实在太好。“宝剑锋从磨砺出,腊梅香自苦寒来”,我们大学生应该好好利用假期的时间,走出校园,走出小家庭,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基层群众中去,去广泛的实践、调查、走访。身为大学生,了解最真实的社会、生活;了解最真实的人,明确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还是会记住这一次实习的,虽然这次实践并没有运用到我所学的知识,但是我从这次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知道了我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这是我人生路上最宝贵的时刻!

  基于我自己的社会实践体验,我积极的倡议当代大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锻炼中寻找自我价值,我们来到大学的目的就是学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的服务社会,所以我们更应该尽早地了解社会的需求来提升自我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和素质,当我们走向社会时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服务。

  其实我们只要了解了社会的需求和自己所长,就会很快找到自己社会中的位置。现代大学生缺少社会知识和信息,在学校时从不关注社会中的情况,甚至连新闻都懒得看,更不用说社会锻炼,所以当他们迈出校门的那一刻就迷失了方向,拿着自己的简历不知何去何从,只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以至于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因为大学生缺少社会锻炼,空一肚子墨水却不知如何用,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都愿吸取有工作经验者,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率也越来越低!有的学生辛辛苦苦学了数十年的专业当走进社会时却找不到任何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这就是不了解社会的需求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发起倡议,为了我们今后更好更快地投入到社会当中去,为了我们早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为了能够更顺利的工作用自己的所长服务于社会,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食品安全社会调查报告十

  调查背景: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解我们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小组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组长:杨思佳

  成员:刘姝问、贺慧如、成彬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现况的认识。

  方法:自行编制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第一师范学院小教大专部10个班,共537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05份。研究对象中用于食品的月支出100元以下的占0.5%,100—300元的占57.3%,300—500元的占36.7%,500—1000元的占5.9%,1000元以上的占0.6%。在是否买到过不安全的食品中有60.9%有过买过,但很少。有32.3%的同学经常购买,仅仅只有6.9%从来没有购买过,在一年以来,您本人或家人是否有因食品问题而致病或致伤的经历?有32.8%的有过这样的经验,67.2%的没有这样的经验。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同学们担心的主要问题中,同学们最担心的为非食用油(如地沟油、泔水油、垃圾肉油)流入餐桌和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这两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25.9%的人喜欢到当地大型的正规超市及商店购买食品,有30.7%的人喜欢到学校的商店或者超市购买食品,有27.1%的人喜欢到食堂购买食品,有9.4%的人喜欢到流动商摊购买食品,还有6.9%的人选择了其他。针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形式,有24.7%的.人认为有问题存在,但尚在控制范围之内,有6.3%的人认为没有问题,没必要大惊小怪,有45.9%的人认为问题比较严重,呈恶化趋势,需加强治理,还有23.1%的人选择了不清楚。为了搞好食品安全,大部分人认为严格检验检疫、普及科普消费知识以及诚信经营是很重要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加大处罚、行业自律以及曝光典型事件也很重要。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有9.4%的人认为到位,有25.8%的人选择了一般,有.8%的人认为做的不到位。认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主要由生产加工厂家负责的人数占61.2%,认为由中间商负责的人数占3.3%,认为由物流及配送企业负责的占2.7%,认为由批发及零售市场负责的占8.7%,认为由相关部门负责的占34.1%。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是管理的占38.3%,认为是管理人员素质的占40.6%,认为是处罚力度的占20.1%。最后,针对当前的食品安全,同学们普遍认为生厂商要提高自身素质,不要赚黑心钱,同时希望国家能加大这方面的管理力度,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结论:

  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法》的认识和了解不够。

  在食品安全知识、购买食品情况和就餐情况得分低,反映其食品安全现况较差。

  就餐地点主要为学校食堂;对学校食堂和周围环境总体食品卫生评价一般。

  主要以方便快捷和口味选择就餐地点。

  建议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及相关知识教育;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学校食堂应在饮食营养、食品安全和口味三方面并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餐馆和街边小摊的卫生管理及对饮食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以确保大学生饮食安全。

  建议:

  1 、不要吃街头小吃,注意卫生。

  2、少吃学校附近小店里卖的零食。

  3、少吃没有绿色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安全标志、产房地址的食品。

  4、少吃油炸类食品,比如:薯片,薯条,同学们最喜欢吃的“麦当劳”等。

  5、不吃没有营业执照的小型店铺里销售的“垃圾食品”。

食品安全社会调查报告十

  一、活动项目:

  食品添加剂调查

  二、活动目的:

  安全问题绐终是广大消费者所关心的根本问题,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也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指导消费,让消费者了解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部分食品中含有人工合成甜味剂(糖清钠,甜蜜素)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了解各种食品的食品添加剂添加情况,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三、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甜味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依然严重

  2、使用甜味剂或防腐剂没有明确标注或标注错误

  3、无糖食品中同样含有甜味剂:鉴于无糖食品的受用者一般为糖尿病者等特殊人群,那么,产品的宣传说明对消费者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但有的产品包装上对无糖食品的宣传和介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宣传其具有降糖疗效.

  4>有些食品儿童不宜吃:食品中过量的添加剂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

  四、建议

  1、对于无糖食品等特殊食品,消费者购买时要仔细查看其标签中的内容,尤其是配料表,不要相信其宣传的疗效功能,因为食品不是药品,这种宣传本身就是违法宣传.

  2、建议家长给孩子购买零食时应谨慎选择,现市场上销售的儿童食品中,大部分含有食品添加剂,有些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超范围,超限量,这样的食品儿童经常食用对健康非常不利.有些油炸食品,膨化食品,也是造成肥胖儿的原因之一.

  3、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应选择品牌信誉度较高的产品,并尽量到正规超市,商场购买,以保证所选食品的安全性,保证自身健康.

  五、活动收获:

  1、要养成正确认识和防范食品添加剂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买东西务必养成翻过来看包装背面“配料表”的习惯。尽量买含添加剂少的食品。

  3、要树立“简单的怀疑”精神。“为什么这种蛋糕的颜色这么漂亮?”“为什么这种零食会这么便宜?”具备了“简单的怀疑”精神,在挑选加工食品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六、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支庞大的队伍中来。

  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的感染和体验,受到深刻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

食品安全社会调查报告十

  前言

  翻翻近两年媒体的报道,有很多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披露。每一次质量问题的暴露,都造成了消费者对市场所卖的琳琅满目的商品越来越不放心,仿佛处处都存在着陷阱,稍不注意就会碰到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但诸如此类让消费者不放心的食品在市场上已经不是个别品种或偶然出现的问题,而是时有发生,甚至动辄波及全国的知名品牌企业。企业都怎么了?从食品添加剂到瘦肉精,再到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哪一次不是炒得沸沸扬扬?连双汇这样占市场份额榜首的品牌企业也上了黑名单。凡此种种无不让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法商贩的利欲熏心,一次又一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聊天题材,吃完不安全的食品之后,聊着食品安全事件,真是个绝大的讽刺。

  一、调查目的

  了解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的影响及他们对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的信心程度,从消费者的角度认识商家要如何行动才能让消费者放心,了解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消费群体(具有一定认知能力)

  调查地点:福州晋安区万达广场、鼓楼区东街口和台江区中亭街及一些街道

  调查的实施:小组7个人分为三队,三个小队分别前往福州万达广场、东街口和中亭街三个人流量大的地点,按照小队各自行动、任务按时完成的原则执行。

  三、调查结果分析

  概况: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200份,有效问卷182份,问卷有效率达91%。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如下表

  通过对回收回来的问卷进行分析,对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对相关问题进行数据分析。

  1.食品安全概况

  1.1 食品安全具体概况

  根据得到的数据我们进行初步的分析,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基本信息。

  就年龄段来看,不论何种年龄,人们对食品消费所选择的购物场所最多的都为超市,而便利店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减少在此消费,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30岁以下青少年群体。这个年龄段的人由于工作、经常和友人出去、谈恋

  爱等因素比较经常在便利店这种随处可见的店面消费。集市或固定的路边小摊消费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和5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青少年群体由于方便等因素会经常在此消费;而老年群体则由于长期的传统观念所致,习惯性地在这样的场所进行消费。除此之外老年群体还经常通过自己种菜、种一些粮食等方式来获取食品的原材料并制作食品。在调查群体中20~30岁的新一代年轻父母也逐渐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部分也采用了此种方式。批发市场消费主要集中在30~55岁之间,此类群体主要为有家庭或者自己有经营的店面等会经常性由于工作或者生活需要方面,批发一些自己认为没有安全问题的食品。

  从如下数据(图)中可以知道人们进行食品消费所选择的购物场所随着月收入的增长逐渐偏向于超市,而其他类的购物场所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这是由于收入高的人群往往对食品安全方面的关注度更高,所了解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会更多一些。而且由于有能力去选择更好的替代品或选择质量更高的产品,对自身健康程度的关注度更高。

  在调查中教育程度也会对人们食品消费购物场所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消费问题,在调查中研究生一般都是去超市,高中、大专、本科生主要消费场所在超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场所也是比较常去的,比如便利店等。不过选择超市的比例随着学历的增加也在不断的增长中,人们相信超市里面的产品普遍是让人们信服的品牌。

  1.2 食品安全关注度

  在调查群体中,男女性别在调查群体的比例中,女生对食品安全问题更为关注,且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与媒体的宣传有极大的关系,在调查群体中人们主要通过从“电视”、“网络”、“报纸”和“有购买经验的人”处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并且通过人们在生活中的认知而不断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在调查人群中人们对瘦肉精的认知度最高为86.80%,无论是电视报道数、报纸报道数还是网络报道数都是最高的。随着近日食品安全问题的屡屡曝光,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中。一直居于人们认知首位的染色馒头和瘦肉精之所以会有那么高的关注度,与媒体的关注度和曝光度有直接的关系。

  为了客观地反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关注情况,我们根据所调查食品安全事件(问卷第一题),通过问卷中消费者是否知晓这些食品安全事件,来判断消费者对事件信息的关注情况。我们对“电视”、“网络”、“报纸”这三个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来源渠道进行分析,以调查群体中人们对某一项食品安全的关注为因变量进行关注度分析。

  消费者对事件信息关注度不同,可能与新闻媒体宣传曝光的强度有关。我们输入关键词到百度中搜索,用相关信息出现的统计数来反映网络报道频率,以“新闻”代表“报纸”,以百度中搜索的“视频数”代表电视。

  对以上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各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会得到以下模型。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对电视报道数、报纸报道数和网络报道数的回归模型为其中模型中表示,在其他变量不变得情况下,每变化一个单位,平均上升单位,表示在其他变量不变得情况下,每变化一个单位,平均下降0.009807个单位;表示,在其他变量不变得情况下,每变化一个单位,平均上升个单位。

  判定系数=0.,表示在因变量的变差中能够被与、之间的线性关系所解释的比例为80.19%,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一般。估计标准误差=18.9396,预测误差一般。

  Significance F(即P值)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比较,由于Significance F=0.00099<,所以此回归模型中与、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所以此模型成立。

  从模型中可以知道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与电视报道数和网络报道数成正关系,由于报纸报道数在此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使得其的正负号与单变量分析时的相反,为负值。从总体上看,验证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关注情况与媒体报道的直接正关系。

  食品安全对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影响,可以从表格中看出“固定在几家超市或几个品牌购买”和“尽量选择在家用餐,减少外出用餐次数”占据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比例分别为26.53%和23.21%,达到近50%。另外“注意媒体报道,选择推荐品牌,避免购买网上黑名单的商品”占据18.37%的比例,显示出在当前信息社会下,网络媒体为消费者信息的传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及提供安全信息创造良好的环境,让食品安全事件肇事厂商难逃的监督。此外,消费者选择通过“不在马路市场、农贸市场上购买”及通过“尽量购买有机食品或无公害食品”分别占据14.54%、13.52%,“其他”则只占据3.83%。

  2.2对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度的影响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对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但经过重新整顿后的消费品态度,保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占据绝大多数,达57.1%,体现了消费者的理性态度,同时反应了对整顿后消费品的期望。另外有27.5%的消费者表示“不信任”,造成这样的结果只能怪厂商的唯利是图。此外15.4%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从这些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即使那些曾经出现过食品安全问题的大企业和知名品牌经过整顿生产的产品没有什么问题,但还是有很大部分的消费者对他们不相信,且相当大比例的消费者对此持观望的态度,可见一旦消费者遭受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就会大大下降。

  2.3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消费者在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尤其是媒体曝光出来的安全事件的影响下,往往会对自己平时的消费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改变。消费者的所思、所想、所行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个人的购买决策都会受到周遭社会环境和事件的影响。当消费者平时的消费习惯受到影响时,就会采取其他的替代品。消费者只能选择从一种品牌到另一种品牌;一种方式到另一种方式。而消费者购买数量的.行为变化则是一种“连续”的变化,虽然有包装单位的,但从理论上讲,消费者仍然可以“连续”地选择变化的多少;加之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品牌终究有限,因此,消费者做出购买数量的变化比品牌的变化相对灵敏且容易调节。

  在食品安全事件之后,对消费者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方面。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消费者“转向消费其他同类品牌的食品”有34个,占了18.68%;“转向消费国外进口品牌的食品”有9个,占4.95%;“转向更有安全保障的消费场所”的有81个,占44.51%;“转向价格更高更有质量保障的商品”有20个,占10.99%;“自己动手种菜、做饭或做馒头等DIY活动”有22个,占12.09%;“其他”的有16个,占8.79%。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选择受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商品品牌、质量、消费者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这些都可以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在这些行为选择中,转向更有安全保障的消费场所所占的比例最高,可以看出消费者的行为正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影响。

  3.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信心

  3.1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信心

  从表格数据分析,容易得知对于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信心,被调查者中50.5%的消费者认为“问题太多,令人失望”,占到了一半的数量,说明在目前愈演愈烈的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产生了消极看法,打击了消费信心;同时,有34.6%的消费者认为“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说明虽然在当前不容乐观的食品安全形势下,仍有相当部分的人对此持理性态度。有11%和3.8%的消费者分别选择了“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和“无所谓”。此外性别并没有造成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差距。

  3.2调查对象中年龄因素与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信心

  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本次受访的消费者年龄层次中20~30岁和30~55岁的人群居多,其中20~30岁的群体占据了超过一半的比例。这两个群体的看法集中体现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态度。说明食品安全事故对消费者中的年轻化群体影响更为深刻。在20~30岁的消费群体中有39.09%选择“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体现了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当前存在各种问题的理性看法。

  综上分析可知,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免让消费者产生消极的看法,当然也有不少保持理性看法的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不仅需要商家良好的道德操守,消费者雪亮的眼光,同时还需要在诸类事件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提升消费者的信心。

  4.企业或厂家应采取的措施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消费者选择“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 ”的因素占据了首要选择,达到了39.50%的比重;“价格”这一因素则占据了次要因素,占有22.13%的比重;其次“品牌因素”占据31.3%的比例;食品的色泽、外观等感观方面占据13.17%的比例;“相关检验证明”占据5.60%的比例;“生产加工厂家”占据3.%的比例;“其他”则占据1.96%的比例。因此厂商应该着重做好“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这方面的有效工作,让消费者能买到合乎基本保障的食品。

  此外,从性别差异来看消费者首选因素的差异,女性在“生产加工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和“食品的色泽、外观等感官方面”三个因素分别比男性高出4.46、4.77、2.69个百分点,男性则在“价格”和“品牌”比女性分别高出8.43和5.54个百分点;在“相关检验证明”和“其他”方面则差异不大。因此厂商应根据男女性别的差异做出适应消费者选择倾向的措施或者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将其赋予同一个商品上,例如将“生产加工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食品的色泽、外观等感官方面”、“价格”和“品牌”这几个方面同时体现到商品上,使得商品符合更广泛消费者的消费倾向。

  4.2从消费者所遇到的问题来考虑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消费者所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是所调查消费者遇到问题最多的情况,占19.10%;其次是“假冒知名品牌”,占16.29%;再次是“非法使用添加剂”,占据14.61%的比例;其余的“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家)”占据13.48%的比例;“农药残留”占据12.73%的比例;“没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占据10.86%的比例;“没有标明转基因、进口食品”占据5.24%的比例;“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占据4.31%的比例;“其他”则占据3.37%的比例。

  从所调查群体所反映出他们在消费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看出“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假冒知名品牌” 和“非法使用添加剂”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消费者最常遇到的食品问题,因此消费者在消费时除了要多个心眼外,厂商应在不超出产品保质期销售、不假冒名牌商品、在符合国家的规定下使用食品添加剂、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4.3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消费者对厂商要如何提高消费者信心的认识中,大部分认为“严格食品检验检测”占据绝大比重,高达44.5%;其次是“通过国家有关食品认证”,占据26.4%;其余的“开展诚信经营及行业自律”占据16.5%的比例;“树立放心品牌”占据8.8%;“采用最新防伪技术”占据1.1%的比重,“其他”则占据2.7%的比重。

  从结果可以看出厂商应该在“严格食品检验检测”、“通过国家有关食品认证”和“开展诚信经营及行业自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其中严格食品检验检测是消费者认为厂商必须做的,这也体现了在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高发的背景下,消费者希望有合格的消费品的基本要求。另外所调查的男女消费者在“树立放心品牌”方面体现了明显的差异,在这点上女性比男性高出5.09个百分点,体现了女性对品牌消费品的较高要求。

  4.4商家在哪方面宣传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从对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渠道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网络占据了重要位置,“网络”这一信息渠道占据了37.90%的比例;“电视”占据了32.17%的比例;“报纸”占据了20.38%的比例;“有购买经验的人”占据7.%的比例;“其他”则占据1.91%的比例。

  从结果可以看出网络、电视和报纸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占据了消费者信息获取的重要位置,反映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厂商一方面要利用网络、电视和报纸的信息途径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要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解决。

  5.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及行为的影响因素

  5.1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

  由于消费者的信息获取途径的不同和关注问题的差异,容易导致消费者忽视和夸大食品安全风险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忽视日常消费各类食品的安全风险,夸大各类食品危害因素的风险水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存在的矛盾认知,对同一食品安全问题表现出相反的行为,存在着认知方面的差异,比如说转基因的食品,科学家说没有什么风险,但是公众不相信,例如对于日本食品辐射问题,在日本方面就有这样的问题。还有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认知的差异就导致不同的消费行为。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食品购买意愿和行为。食品安全风险意识是消费者对于可能威胁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风险的反应,不同消费者面对同样的风险或认知同样的风险的情况下,因为其健康风险反应意识的不同就可能做出不同的反应。因此尽管很多人都知道食品普遍存在健康风险,但因为健康风险反应意识的不同,消费者就显现出不同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

  5.2食品安全危机中消费者心理

  发生食品安全危机时消费者通常表现出:恐慌、逃避、悲观、破坏、逆反的心理。

  恐慌心理:食品是直接与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联系的商品,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比其他商品的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的惊恐要大得多。此时人们迅速拒绝购买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利用各种渠道不间断传播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容易产生对食品安全的过敏化和扩大化反应,不仅拒绝消费带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而且连带性地拒绝消费其他相关食品,造成食品市场的跌宕起伏乃至全面萧条。

  逃避心理:消费者在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时产生的一种消极避让的心理,其行为特征是在发生食品安全危机时尽量远离带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和人群,采取极端

  自我保护措施,有时不愿意配合和有关部门为缓解食品安全危机所作的努力,对他人在食品安全危机中遭受的伤害也表现得比较冷漠。

  悲观心理:行为主体丧失信心的心理表现。持这类心理的消费者为缓解自己由于悲观而产生的过高心理压力,可能采取违规性消费行为,比如继续消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

  逆反心理:这些消费者往往对、医疗界、媒体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所采取的行为与这些机构倡导的行为刚好相反。

  破坏心理:严格说这是一种心理。一般只发生在极少数对社会现状不满乃至怨恨的消费者身上,但是其破坏性极大。在发生食品安全危机时,这类消费者内心不仅不感到恐惧,甚至还感到高兴。他们往往通过传播谣言,故意夸大或者缩小食品安全方面的危害;有些甚至进行违法性消费活动,比如向他人推荐已经携带病毒的动物食品。

  在食品危机中,如果缺乏对大众心理的引导,那么有可能导致大众无条件服从某些消极、负面的心理,出现冲击食品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秩序的严重局面。

  5.3食品安全教育

  相关部门及人员,通过网站、电视、报纸、中小学课本等,对不同人群进行灵活多样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教,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消费意识和能力,提高消费者的辨识能力。食品安全教育的宣传,一方面,借助网络、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普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注重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倡导食品安全教育从小抓起,通过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农业体验”和“参观食品工厂”等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教育学生,把他们培养成拥有正确、健康食品消费观念和食品安全生产法制观念的消费者,形成未来具有理性消费行为的群体。食品消费属于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特殊消费,而且由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沟通,食品安全市场的信息扩散效应非常之快,消费者在受到食品安全侵害或者获知食品不安全隐患的信息后,会迅速采取措施从市场退出。在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缺乏,食品安全常识匮乏,安全意识缺失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缺乏正确判断能力,对负面信息反应缺乏理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过度紧张,反应过于激烈,食品消费心理易受打击,出现心理恐慌,以致出现"十年怕

  草绳"的连环后果,严重影响消费信心,不仅消费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而且会破坏正常的食品市场秩序。

  四、建议

  1.1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一是使消费者成为清醒、明白的消费者,提高消费技能,能在市场上做出明智的选择,增强消费者防御和抵御假冒伪劣商品侵害的能力;其二,是培养消费者对自己权利和所承担责任、义务的意识,懂得消费者应该享有的权利,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这样消费者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在购买和使用消费品的过程中受到的损害,特别是在其权益受到侵犯时,能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是提高消费者的素质,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能力,扩大消费需求。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要加强引导,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开辟食品安全专栏,介绍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诚信企业和食品放心的企业,公开曝光不符合食品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准确曝光食品违法案件,及时报道食品安全工作动态和食品检测信息。设立食品安全专门网页,介绍食品放心工程的进展动态及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可对食品安全问题实行网上举报。通过营造声势,扩大影响,形成良好的和监督环境。

  1.2 加强食品安全的信息化建设

  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将有助于解决食品安全保护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一方面通过信息披露明确不同群体的责权,鼓励帮助各种责权的反映和实现,倡导社会公平机制。另一方面,信息披露可以丰富各群体掌握的食品安全信息,有利于科学合理的决策过程,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在解决公平和效率的同时,受食品安全信息分布不对称的严重影响,通过信息披露,可以减少或消除其潜在影响。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应由及其有关部门发布,及其有关部门应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发布程序,各级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对食品安全信息工作建立定期研究制和工作责任制。要定期研究和督促指导食品安全信息工作,制定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与发布管理制度,建设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报送网络,及时采集、更新食品安全信息网站信息,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服务平台。如实、及时地公布食品危机中的相关信息不仅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消费者在混乱的形势面前消除各种虚假信息的干扰,协作作好抗击食品安全危机的工作。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在危机期间向人们公布“双面信息”即正面和负面信息,能增加民众的信心;相反,如果仅仅公布正面信息,反而容易引起民众的猜疑,为流言和谣言的传播留下空间。信息越透明,越有利于消费者保持心理稳定,这已经为SARS期间的实践所证明。

  1.3 加强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

  一方面,需要切实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工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加强普法宣传和行政执法监督,以性措施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严格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另一方面,还应以各种鼓励性措施来激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积极培育相关非组织和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和加强国际合作。同时,企业应加强学习研究,树立科学的企业发展观和正确的企业伦理观,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融入企业管理体系,并积极解决内部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为稳定消费者心理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1.4 加强在食品安全危机中的大众心理引导

  中国社会目前仍然是主导型的社会,在自然和社会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替代不了的。在发生食品安全危机时,应该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加强对消费者的积极引导,为消费者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帮助,并显示战胜食品安全危机的决心和能力,为消费者心理的稳定创造基本条件。同时,积极运用社区和群团的力量,贴近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效、及时的心理辅导工作,保持消费者的心理稳定。

  总结

  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这一体现不少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调研报告,其中虽有不少阻碍,但最终还是被踏在脚下,并且体验了社会的一些动态,付出与收获并存。对于当前食品安全这一关联各个社会群体、社会部门的关键领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不是哪一方面就能说得算的。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对于他们反应的问题要给予重视并加以解决。希望食品安全问题能够防范于未然,我们的社会大环境能够越来越好,国民的幸福指数能够稳步上升。

食品安全社会调查报告十

  一、调查对象

  这次有关食品安全的社会调查以全市60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5日

  三、调查方法

  我和三位同学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调查。一种是网络调查(在爸爸的帮助下,制作成网络版调查问卷,通过qq群发动调查);第二种是利用双休日进绣山公园进行随机调查。

  四、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参与调查的男生有33人,占总人数的55%;女生27人,占总人数的45%。一年级学生有15人,占总人数的25%;二年级学生有7人,占总人数的11.67%;三年级学生有3人,占总人数的5%;四年级学生有11人,占总人数的18.33%;五、六年级学生都是12人,各占总人数的20%。

  从早饭吃的地方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小学生多数是比较注重的,女生比男生注重食品安全的地方多一些,国为少数(9名)男生爱在小店吃,其中竟有人爱在路边吃,而女生只有少数(3名)爱在小店吃,并没有人在路边吃。其次,男生较爱在小滩小贩购买食品,只有少数男同学不在小店里买食品,女生多数不爱在小滩小贩购买一些食品,只有极少数爱在小滩小贩购买一些食品。并且男生多数在小店里购买一些属于三无食品的零食,女生只有个别去购买零食,可以说明男生不是非常注重食品安全。有些男女生因为罐头食品较为好吃,就误以为罐头食品是卫生的,这可以说明全市可能会有极个别同学把好吃食品当成了食品安全的食品了。从以上几个方面问题及其他问题可以看出现在的.小学生并不是极为重视食品安全,只要好吃,方便,就顾上食品安全性了。

  五、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的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同学还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极少数同学有时会忘记一些食品安全的问题。在这里我要提几个建议:

  1、请各位家长叮嘱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2、请同学们时刻告诉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3、各班同学和老师将食品注意事项写于纸上,贴于教室醒目的地方;

  4、学校可让一位老师站在小店前,告诉学生不要购买零食;

  5、同学们互相提醒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总之,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是高的,不过请个别对食品安全意识较低的同学引起注意。

食品安全社会调查报告十

  一、调查原因

  在我们学生中间,有好多人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认知行为及态度现况,经常到校外买一些不卫生的小食品吃,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于是,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地调查。

  二、调查对象:

  以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时间:

  20xx年9月——20xx年10月

  四、调查方法

  1.向同学发放调查问卷,针对如何合理支配零花钱设置问题。

  2.走访调查。选择一个路边摊,在放学期,开展为期一周的观察,计算购买零食的学生人数。

  五、调查的结果

  我们就对于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的喜欢程度,调查了1-6年级的150名同学。情况如下: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经常到学校周边小卖部买这类食品吃的同学比较多。在问到原因时,同学们有的说“好吃”,有的说“因为好玩”,还有的.说“便宜”。这些便宜的食品,真的那么好吃吗?它们卫生吗?经常吃这些食品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调查。

  我们暗访了学校的周边的小店以及街摊,而且特意购买了一些食品进行分析。来回的路上,我们看到很多小朋友把这些街摊围得水泄不通,都抢着购买。我们亲眼看见了营业者用刚抓了钱的黑乎乎的手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quwan.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