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如果有人问我:天下万物,你最喜欢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喜欢读书。是的,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在我的心目中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
我喜欢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培根如是说。其怡情也,最见于当一个人独处幽居,读名著时为书中精彩的描写拍案叫绝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与同学争论问题时不时地旁征博引,大有“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之势。把同伴说得服服贴贴之时,心中便升起一种幸福感:读书真好。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事判事之时。书中学到的公理、定律等知识在这里都大放光彩,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等哲理在这里都大显神通。
我喜欢读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知者。”只有感到读书的乐趣,才能乐于勤奋学习。一本好书犹如一位相知的朋友,只要一打开书,我就会完全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这时,世界就向我款款走来,我一睹再睹了孔圣人的睿智渊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领略了林肯的善良和伟大、莎士比亚的泉涌文思、鲁迅的笔法……读书使我蹒跚于大师们洋洋洒洒的文字间,好不惬意,好不快活。我漫步于先哲用心血凝成的结晶中,认真思考,认真汲取,真是高兴。
我喜欢读书。书,魅力无穷,它将历史写就,它能揭示未来。读书丰富了我的生活,也开阔了我的视野。我读书倾向于寻求一种心的指引,寻求生活的一面镜子。面对一本好书,我在不断地剖析自我,洞悉灵魂,一种顿悟的惊喜,一种痴迷的恋情,一种未有的体验,一种说不出的好感觉,尽在其中,美不胜收。
哦!我喜欢读书,它能使我更加充实自己。着名作家肖复兴致语高中生说:“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们,失去什么都可以,唯独不能失去人生只有一次的青春;赢得什么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赢得知识。”为此,我要珍惜人生只有一次的青春,抓紧时间读书,读好书来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中学生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今天,有闲暇时间,便整理了从学校带回来的书;无意中,翻到了《弟子规》,不由得被吸引。一人一书一杯茶,静静地坐下来,坐于窗前,享受书香拂面,共度美好时光。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不禁让我回想起了童年,六岁正是好奇心大发的年纪,那时我是家中的小霸王。
一天,我看见了邻居小姐姐抱着的洋娃娃:金发碧眼,戴着皇冠穿着公主裙,特别漂亮。我不由分说一把夺了过来据为其有,哪曾想,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竟然被我的“冷面神”老爸知道了。他一手把我拎起来,二话不说往邻居家走去。
“嫂子,真是对不住,这小丫头不懂事,又欺负你家娃儿了。”老爸说,“丫头过来,给小姐姐道歉还回她的洋娃娃。”我迫于老爸的“淫威”,不得不把洋娃娃还了回去。
这时,老爸蹲下来,温和地对我说:“丫头,抢夺是强盗做的事,咱们是文明人,要以德服人,要讲道理,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是你的东西被人抢了,你会怎么样?”我细细琢磨,明白了是我不对,我愧疚地跟小姐姐说了声“对不起”。
之后,老爸见我知错就改奖励了我一个洋娃娃,我还和小姐姐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算不算因祸得福?我不禁笑了出声,把书翻了一页。
“老易至,惜此时。”是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想想在学校的日子,也算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
迎着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的第一缕阳光,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回到教室读书。一日之计在于晨,看看坐在角落的我,我在做什么呢?看啊,我正在与同桌“啃”古诗文这块硬骨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感恩辛勤付出的老师,也感谢认真学习的我们,让你我面对未来的日子时能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叩、叩、叩——”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开门一看,是伯母。“丫头,喏,这是上次借你的菜钱,现在还你。”我一听,愣了;伯母继续叨唠。哦,原来是上次在街上帮她付的菜钱。
“伯母,不用还了,几块钱而已。”我诚恳地推辞着,若不是伯母说起,我都忘了。“几块钱也是钱,何况你还上学呢!快拿着,不然我生气了。”伯母把钱硬塞到我手里,“丫头,晚上过来吃饭呀!”
伯母说完便匆匆走了,我无奈的看着她走远,拿出那几张还有余温的钱,眼睛霎时湿润了。
父母相继离世,爷爷奶奶也都不在了以后,伯父伯母没少照顾我,使我身心健康的成长,这一切的一切,化成一股股暖流,滋润着我的心田。
余光一瞥,看到书中那引人注目的“信”字。是的,它不仅仅是那“几块钱”而已,它更是做人的道理——“诚信”。
我轻轻合上书,静静地,看向窗外正在腊梅树上快乐嬉戏的鸟儿们,心里豁然开朗……
在我所走过的十七个春秋中,伴着我的,是淡淡的书香;读书,读的是心境,读的是涵养,读的是品格。
“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后记
中学生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寒假,我看了《居里夫人》这本书。书一开始,玛丽一个人从波兰来到当时文化和科学的中心——巴黎去求学。她的老师跟她说:“虽然你们已经是最出色的学生了,但你们不一定能成为像牛顿、伽利略一样那种手可摘星的人”后来,她遇见了居里教授——一位年轻的科学家。于是她天天在他实验室里工作。有一天,隔壁的老教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在阳光下暴晒的沥青矿石居然可以看见石头下面的东西。玛丽也觉得非常奇怪,这块有魔力的石头从此在玛丽的脑海中长久没有消失。玛丽和居里两个人一起研究,志同道合使他们走在了一起,不久就结了婚。在一次实验中,玛丽发现沥青矿石里除了有钾、纳两种元素外,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无法分离的元素,于是他们夫妇俩决定对此进行研究。他们申请了一个实验室,那是一个十分简陋、破旧的实验室。
一开始,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将4吨沥青矿石分好,并在火中融化。因为火要不停地烧所以两人分工合作,夜以继日地工作。过了二年的时间,才把沥青矿石中钾和钠分离出来,这时玛丽发现自己的手被灼伤了,医生告诉她不能再做实验了,可能会得癌症,可玛丽冒着生命危险继续工作。到实验的最后阶段,他们将分离的这些沥青渣分在五千多个蒸发皿中蒸发。实验马上要完成的时侯,当居里夫妇以为最后成功时刻到来时,却发现蒸发皿中的新元素不见了,只剩下一些水迹。他们垂头丧气地回到家的时侯,玛丽突然想起那些水迹,可能就是
他们要找的新元素,当他们回到实验室,从窗外就看见了自己七年的心血——镭,在蒸发皿中闪闪发光。
当老师知道他们研究成功后,肯定地对他们说:“你们已经成为像牛顿、伽利略那样手可摘星的人了。” 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可是居里却因为车祸去世了,巨大的打击并没有打垮玛丽,二十五年后居里夫人再一次获得了诺贝尔奖。
读了这本书,我心久久不能平静,居里夫人身上那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敬佩。我要学习她这种精神,尤其是在学习上要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成为新时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