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十岁的雅称包括“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艾”、“知天命之年”和“知命之年”。这些称谓源自古代,通常与人的生理特征或人生阶段有关,有些则是沿袭前人的说法,逐渐成为固定的称谓。2. 一些称谓是根据生理特征来的,例如婴儿指的是初生儿,因为需要被人抱在胸前喂奶,所以“婴”字可以通假
50岁是半百,60岁以上老人称为花甲,70岁称为古稀之年,耄耋(mào dié)是十岁,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另外,杖朝之年指男子80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到了90岁高龄的时候,就可称为鲐(tái )背之年。鲐,原指鲐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
古代称50岁男子为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艾语出《礼记·曲礼上》有五十曰艾;知命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不同年龄的称呼: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
1. 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在五十岁生日时称之为“50大寿”,因为“大寿”一词在民间传统中特指六十岁及以上的生日庆祝。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六十岁被称为“耳顺”,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时人们会举行庆祝活动,称为“过大寿”。3. 民间有“过九不过十”的习俗,意味着在庆祝老人寿辰时,九...
30岁的人群被称为"而立之年";40岁的人群被称为"不惑之年"或"强壮之年";50岁的人群被称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或"大衍之年";60岁的人群被称为"花甲历纤宽"、"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或"竖坦杖乡之年"。
九十岁称为鲐背之年,一百岁称为期颐之年。老人称谓 50岁:杖家之年 60岁:杖乡之年 70岁:杖国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暮齿:晚年,暮年。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万寿:大寿,高寿之意。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五十岁死称为艾寿。年龄段在五十至六十岁为艾寿。各寿具体年龄如下:0至20岁为夭折,21至30岁为短寿,31至40岁为强寿,41至50岁为艾寿,51至60岁为周寿,61至70岁为稀寿,71至80岁为耋寿,81至90岁为耄寿,91至100岁为期颐。
按照传统,五十岁以前的生日一般称为“过生日”,五十岁以后才是名正言顺的“做寿”,但50岁在古代的寿称是知命之年,意思是指50岁的人,已经明白了做事不能强求的道理,凡事只要尽了自己较大的努力就行。生日 生日既指一个人出生的日子,也指一个人的出生日纪念日,传统中国人以农历计算生日,小...
20岁(女)——桃李年华,形容女子青春盛颜;15岁(男)——束发,指男子青春期的开始;20岁(男)——弱冠,意味着男子刚刚步入成年;30岁(男)——而立之年,指男子事业开始有成;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代表男子经验和体力均处于巅峰;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
50岁:知命之年 50岁的男子在古代被视为已经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对世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一阶段的男子通常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故,对命运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因此,50岁被称为“知命之年”,意味着男子已经洞察世事,明了天命。60岁:花甲(或顺耳、耳顺)之...